喀斯特地貌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研究——以武隆喀斯特景区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eic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识系统作为风景区整体环境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尽管越来越受到景区管理者与专业人士的重视,但当前风景区标识系统实践中出现的同质化、功利化倾向日益明显。标识形象与景区环境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本土特征的缺失导致了不同景区中的标识日渐相似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景区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归纳与提炼出具有景区特色的视觉基础元素,并根据这些元素设计出满足功能要求、体现地方特色的标识系统,成为当前景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喀斯特地貌景区在我国的风景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自然景观独特,人文历史丰富。   本文以武隆景区为例,探讨了适合喀斯特地貌景区的标识系统设计方法,也为其他类型的风景区标识设计提供思路参考。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喀斯特地貌、风景区标识系统等相关概念,重点介绍了风景区标识系统的基本分类方法和构成要素。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喀斯特景区中的游客需求与现状标识之间的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意识落后、缺乏维护。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标识系统展开研究:载体与信息物设计、空间布局规划。前者对构成标识牌的造型、材料、尺度、内容等四项要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设计原则,指明标识在彤象上要体现喀斯特文化。后者提出了标识系统空间布局的三项原则和分层次的布局方法。依据上述设计方法与原则,理性地归纳了体现武隆景区地方特色的视觉造型基础元素,并作为母体语言运用到武隆喀斯特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文化或者文明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本课题立足于精神文化的隐型层面,来探讨当代文化语境
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审视中国传统国画与西方现代设计所蕴含的审美意识,探索与挖掘东西方共同的审美趣味。   论文首先介绍了设计几何学的发展历程。设计几何学究其历史渊
期刊
长久以来,中国独立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现象之一,而一直被电影史学家所忽略,他们执着关注于中国主流电影的发展态势,而忽略一直存在于主流电影之外的中国独立电影。如何还原一个充满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现和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装饰材料出现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各种装饰材料在室内外装饰中起到的表现效果迥异,使用的意义也
对话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自我的正确,而是了解对面,扩大自己的参照系,反思自己的局限。   绘画是强调周围世界和自己内心之间的一种振动,也许是和谐的,也许是冲撞的,要尝试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