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及甲苯的高效绿色催化氧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006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烃类化合物制备高附加值产品是绿色化学和催化化学的热点课题,在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苯及甲苯的高效绿色选择性氧化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以聚离子液体PIL(PDVB-IL,DVB=二乙烯基苯,IL=1-十六烷基-3-乙烯基-咪唑溴〕为载体、偏钒酸铵为V前驱体,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新型催化剂VxOy/PIL,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表征。以VxOy/PIL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考察了溶剂、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苯氧化生成苯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苯酚的产率和选择性分别可以达到13.4%和97.5%,并且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3次而活性基本不变。  分别以尿素、PDVB-VIM(聚二乙烯基苯-乙烯基咪唑)、1,10-邻二氮杂菲为氮源和碳源,以NH4VO3或VO(acac)2为金属活性组分前驱体,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钒基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详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组成、结构对双氧水氧化甲苯生成苯甲醇和苯甲醛反应的影响。选用最优催化剂,考察了目标产物苯甲醇和苯甲醛收率与反应温度、双氧水用量、反应时间的关系。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目标产物的收率可以达到12.3%,并且催化剂至少可以循环使用4次而其催化性能基本不变。  以尿素、不同类型离子液体(IL)、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一系列含C、N、B、F的Cu基催化剂(Cu-CNBF),将其用于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选择性氧化甲苯制备苯甲醛的反应,系统研究了IL种类及掺杂量、TBHP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甲苯的转化率为5.50%,苯甲醛的选择性接近100%,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其他文献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四嗪基团的共轭聚合物和寡聚物。利用四嗪基团与反式环辛烯(TCO)之间发生的生物正交反应,实现了细胞内生物活性分子的调控、细胞内化学反应监测以
该文对片状纳米氧化锌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及反复表征验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将简单介绍.该文能够很好的重复片状氧化锌的实验制备,重现片状氧化锌晶体.该文创新了制
在新形势下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把握导向性 ,把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放在首位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校风学风建设
当今中学历史教学,过分强调政治教育、应试工具功能,知识学习代替了能力的培养,教育目标极为偏颇.面向21世纪的中学历史教育应是为通才的教育奠定人文素质基础;为公民人格的
纳米载药系统以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小分子药物转运,并已有相关的临床实例报道。在众多纳米载体中,壳聚糖因其所特有的无生物毒性,易生物降解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
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党校的必修课。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全面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搞好学员党性教育工作,中
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他使用了新的表现手法——几何分割,追求碎裂、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了分离的画面,由此让画作产生陌生感以及夸张
团簇是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凝聚态之间的物质中间体,团簇研究为解决一些复杂的化学难题提供了一条自下而上的策略。以质谱为基础的实验方法结合理论计算是团簇研究的有效方式。
该文以目前人们较少涉及的掺氧空气-乙炔火焰的基本分析性能研究为选题.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有机试剂的引入对掺氧空气-乙炔火焰分析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有机试剂的增感作用及
视觉传达的发展设计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视觉传达发展受国外科技思维的影响,逐步发展视觉模式建设。我国的视觉文化传播发展无法与国外先进标准相互适应,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