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Al基变形镁合金再结晶组织与织构的演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ou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是继钢铁和铝合金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类金属结构材料,由于比强度、比刚度高的特点而被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和3C产品等领域。目前应用较广的是铸造镁合金,变形镁合金虽然在性能上更胜一筹,但镁的六方晶体结构致使其滑移系相对较少,室温下塑性较差,因此变形镁合金通常需要在高温下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变形镁合金的使用成本。此外,变形镁合金经高温塑性变形后会产生强烈的基面织构,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镁合金的室温塑性是镁合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再结晶织构是伴随再结晶过程产生的重要微观组织特征。迄今为止,有关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理尚未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阐明镁合金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将对全面准确理解镁合金再结晶演变过程起关键作用。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文展开了以下几项研究工作:(1)构建镁合金动态再结晶织构形成的物理模型;(2)热轧AM31板材的动态再结晶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研究;(3)冷轧退火AZ31薄板的静态再结晶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分析。由于铸态镁合金中晶粒取向是随机分布的,因此在轧制中可以根据取向的不同将晶粒分为三种:不易发生基面滑移和拉伸孪生的基面晶粒、易于发生基面滑移的45°晶粒以及易于形成拉伸孪晶的90°晶粒三种。这三种晶粒在再结晶过程中会体现出不同的行为。其中,基面晶粒因易于生成难以消除的特点会在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残留”下来。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镁合金动态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理——基面“残留”机制。铸态AM31板材在350℃热轧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并伴随着晶粒的细化和基面织构的形成。随着形变量的增加,晶粒平均尺寸逐渐减小,晶粒均匀程度不断提高,孪晶的数量趋于减少,基面织构强度递增。利用基面“残留”机制很好地解释了此过程中发生的动态再结晶组织及织构的演变。具有基面织构的挤压AZ31薄板在经冷轧及300℃退火后发生了再结晶。经第1道次冷轧退火后,晶粒尺寸减小,基面织构强度大幅降低。但在此后的冷轧退火处理中,晶粒尺寸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基面织构强度则不断提高。此过程中的再结晶组织及织构演变同样可以利用基面“残留”机制很好地解释。退火时,再结晶优先于剪切带处发生。经第1道次冷轧退火处理,试样的屈服强度降低,断后伸长率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绿色通道对提高重症急腹症患者抢救效果。方法:以近年来我院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后抢救的重症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统计抢救指标并与绿色通道建设前(对照组)
目的探讨尿DcR2/Cr是否可作为反映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肾间质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2016年我院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210例,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
就语文教育来说,相比以往的苦闷教学方式,现在的课堂应更加的充满趣味。随着文化水平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是单单的从书本上阅读名著,更多的是从影视资源上。相对于死板的书本阅
监测与报告是对二氧化碳排放行为进行定期量化并披露相关信息的行为。排放主体可以采用直接测量、间接计算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核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按照一定标准通过仪器测量
随着电信行业重组的不断深入,中国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全业务运营的巨大挑战使中国移动必须进行战略转型。作为企业最基本管理单元的班组,是公司整体战略转型和管理水
本论文首先对目前国内民办教育培训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以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教育)为案例,对该企业在创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的商业模式
伴随着80年代婴儿潮的结婚生子,产后恢复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城市商业建筑的聚集度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也越来越有限,这使得城市中的部分功能逐渐向着集约化、复合化发展,从而出现了城市商业综合体这种功能相对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12月本院所收治的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清CRP及PCT、PA
目的:通过对骨科门诊不同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颈肩痛的人群分布,研究年龄、性别、工作方式、睡眠姿势等对其发生的影响,调查各种治疗措施的疗效,对颈肩痛的预防和治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