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技能学习永远是体育教学的主流,传授运动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灵魂核心所在。然而目前学校体育改革中有关于“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思想以及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统领内容”思想,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对学校运动技能学习不正确认识所导致的。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近二十年来的持续下降,迫切要求我们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现在的不少中青年人身体状况不佳,却不懂得如何锻炼,因为他们没有一项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体育运动。这与他们学生时代的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有直接的联系。本文着眼于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于运动技能教学存在的争议,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特尔菲法等研究方法,以苏州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以运动技能的传习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学习的现状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认知状况,同时在理论上结合发达国家在学校体育技能传习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通过多方位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如下:1小学阶段的运动技能学习应该以基本的身体素质为重点;初中以基本运动技能学习为重点发展,贯穿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的学习;高中则以专项技能的学习为重点,辅之身体素质和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的练习。2动作的发展具有顺序性,运动技能的学习必须以系统的、连续的、可持续发展的顺序学习;运动技能的发展也是累积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是彼此以各自的提高为基础的,每个阶段的学习都会影响和限制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发展。3运动技能学习掌握的关键在于反复的练习,没有练习时间的保证,学生的运动技能很难掌握。所以充足的学时和过度的学习以及班级人数的限制等都会对运动技能学习产生影响,都会影响运动技能学习自动化阶段的形成。4场地器材设施、体育教师对概念的理解、体育教师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高低、教师对学生需要的了解程度、体育教师间的了解都会影响教师技能的传授、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5运动技能的学习要重视基础动作的牢固掌握以及自动化阶段。运动技能的学习必须要掌握到自动化阶段,即动力定型阶段。6运动技能的迁移理论体现在教材上就是应考虑教材安排的系统性、连贯性,学生的运动基础越好,基本功越扎实,产生正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小学阶段应该更多的倾向于闭锁性运动技能的学习,基本的技能趋于闭锁性技能组成;初中阶段以闭锁性运动技能为主;高中阶段的技能学习就应该多选择开放性运动技能为主的运动项目。7运动技能的学习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需要、运动技能水平、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机,因为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够学习什么和能达到的水平。8运动技能学习的评价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技能掌握的同时也关注学生情感需求。9高校体育师范生的培养要考虑学校运动技能教学的实施,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同时提高理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