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Wada试验对语言和记忆优势半球在临床中的定侧评估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k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探讨丙泊酚在Wada试验中对语言和记忆优势半球定侧评估的应用;为神经外科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方 法]统计我科在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的9例Wada试验,记录并分析注药后上肢肌力下降至3级以下时间、注药后上肢肌力恢复至5级时间、注药后出现语言中断、构音障碍、错语时间以及记忆评分和不良反应分级。[结 果]1.在同一剂量水平下左右两侧注药后肌力下降至3级以下的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000,p=1.000),左右两侧注药后肌力下降至3级以下时间一致;2.对比丙泊酚剂量变化与注药后上肢肌力恢复至5级时间的关系,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74,p=0.016),上肢肌力恢复至5级时间随着丙泊酚剂量使用增加而增加。在在同一剂量水平下左右侧注药后上肢肌力恢复至5级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354,p=0.730),左右两侧注药后上肢肌力恢复至5级时间一致;3.对比丙泊酚剂量与记忆功能评分的关系,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0.160,p=0.527),丙泊酚剂量与记忆功能评分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4.对比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记忆评分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1,p=0.000),非优势半球的记忆评分高于优势半球。同一剂量水平下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记忆评分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9,p=0.001),非优势半球的记忆评分高于优势半球。5.对比丙泊酚剂量与不良反应评级之间的关系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s=-0.176,p=0.485),丙泊酚剂量(8-13mg)与不良反应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 论]丙泊酚可作为阿米妥钠的替代麻醉剂,能安全、有效地麻醉大脑半球并评估语言与(相对)记忆优势半球;为神经外科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
其他文献
酸法地浸采铀技术是我国早期铀矿开采的主流技术。目前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有多座酸法地浸铀矿山已经退役或即将退役。这些酸法地浸铀矿山主要采用硫酸浸出工艺,采区退役后,地
2K-V(日本称RV)型减速机是一种新型的摆线针轮传动机构,由于其传动精度高、传动比大等特点,在工业机器人等高精度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K-V型减速机零件数量多且结
滑坡一直以来在全球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中排在第五位,在我国更为频发,排在第一位,2019年滑坡灾害共造成211人死亡、13人失踪、7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
[目的]分析单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quadrigeminal cistern arachnoid cysts,QCA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
世界范围内恐怖爆炸及意外爆炸事频繁发生,爆炸荷载作用到建筑结构上,会导致结构构件的破坏甚至建筑结构的连续倒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此对城市重要建筑进行抗
随着航运的日益繁荣,船舶发生事故的频率也随之增加,其中翻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船舶遇难形式。由于船舶翻扣的速度较快,船舱内的空气会在顶部形成空气层,使船舶在翻扣后能够继续漂浮在水面上。救助翻扣船中的被困人员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特别是对于钢质翻扣船的人命救助,专用救助工具的缺乏使得救助过程存在风险高、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了适用于钢质翻扣船人命救助的密封舱,在密封舱内进行船底开孔救助可以有效防止船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大功率高频逆变及谐振补偿结构的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ing power transfer,ICPT)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供电方式,摆脱了传统接触式供电带来
危险货物运输,尤其是原油,通过船舶从一个地方转运至别处,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等因素,各主要海域的船舶水运事故频率大幅上升,这其中就包括船舶碰撞。油轮发生碰撞事故,首要的威胁是船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并有可能造成当地环境污染。本文主要通过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正式安全评估(FSA),对缅甸皎漂深水港内的双层壳油轮碰撞事故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利用ANSYS 14.0软件的
文本解读是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深入的文本解读能够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
交织区是城市干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交织区内复杂的车道变换、交织以及驾驶行为,极易形成常发性拥堵瓶颈,不仅交织区内的通行能力受到极大限制,交通流的倒灌和扩散对主干道的影响也较为严重。面临日渐饱和的交通量,匝道控制和可变限速控制是缓解交织区拥堵的重要手段,然而匝道控制只能针对较简单的交织区,对复杂的交织运行环境控制效果较差,且目前少有针对实施控制条件下交织区通行能力的研究。因此,论文提出了干道合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