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药是最基本的医疗健康品。农村的医疗供给一般分为传统中草医药供给和现代中西医药供给两个阶段。文章以农村基本药物供给的主要构成与药物的社会特征为依据,把一个村庄基本医疗健康品供给的发展史划分为草药时代、中医药时代和西医药时代三个发展阶段进行研究;三个阶段大致对应的历史跨度分别为1949年之前的自然经济时代主要是晚清民国时期,1949至1978年计划经济时期,1978年至今主要是1990年以来的市场经济时期。尽管每个时代都不只有一类医药供给,但研究发现,三个医药时代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既反映了三个时代农户药物供给的主要构成与药物形态的社会变迁,更反映了三类药物分别代表的时代特征。在这里,草药代表传统,是农户日常用药中最具传统特色的组成部分;西医药代表现代,是最具社会化特色的产物;而中医药则是连接、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总体上三类药物的社会化程度依次递增。在这里社会化程度从某种意义反映了国家或市场介入的程度。研究表明,农户倾向于选择社会化程度更高的医疗健康品。在今天农户的医药消费构成中,对以上三类医药的消费量和消费频率也呈现了依次递增的趋势,西医药已经成为农户医疗健康消费的首选,有64%的被调查者表示偏好西医药。同时农户对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的消费倾向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趋势。但特殊情况下农户也会出现逆向选择,转而倾向消费社会化程度低的传统医疗健康品。草药时代,医疗健康品短缺,村庄内还没有专职医生,少量中医在村庄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农户对医疗健康品的选择依赖与自然交换;国家和地方政府还没有进入公共健康品供给领域,政府几乎没有履行对农户健康管理的职能,农户的健康状况顺其自然。中医药时代,医疗健康品依然短缺,但已经出现了比较专职的中医,中医在村庄之间的分布相对均衡,少量西医进入村庄,但中医药仍然是主流;国家和地方政府从改善农村公共卫生入手,通过调动民间医疗供给主体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了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国家和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职能加强,农户对基本医疗健康品的选择开始受国家与地方政府医疗管理行为的支配。西医药时代,村庄内原有医疗服务体系瓦解,西医药成为多数农户的首选,农户对基本医疗健康品的选择逐渐被纳入到了国家和市场双重作用下的固有“社会化模式”中;市场的选择、国家或政府的选择,医疗供给主体的选择都有可能使得农户医药消费决策的过程随时都存在着健康与权益面临受侵害的风险。政府保障农户基本医疗健康品的供给成为政府的责任。本文的研究还表明,村庄内医疗服务机构是农户最常去、与农户最接近、也是服务资源最薄弱的医疗服务机构。这一层级医疗服务机构连结农户和其它农村医疗服务供给的主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以此为节点解决医疗需求方、医疗供给方各自的内在矛盾以及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并消解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势必影响农村基本医疗健康品供给的总体状况。本文原本希望从健康政治学——权力或权益的角度研究国家如何进入农村基本医疗供给领域,并着重分析政治影响因素如战争对健康的影响,然而有关论述还不充分,这是本文研究的不足所在。但笔者以为权益分析仍然是本文的创新之一。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描述一个村庄的医疗供给发展的实践,解释了农户在不同供给条件下对基本医疗健康品的选择行为;发现供给对需求的约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表现为政府、市场与医疗供给主体之问的利益差别与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