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国身份建构与英格兰本位主义研究——以《辛白林》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列颠统一民族的形成历经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过程。1603年,随着詹姆士一世登上英格兰王位、实现王位联合,不列颠民族整合成为了新的历史潮流,而各王国反对联合进程、追求独立王国身份的声音则被历史边缘化。王国独立身份与国家统一的矛盾随之成为政治讽刺和文学书写所关注的历史话题,在《辛白林》一剧中就存在书写这一矛盾的政治话语,同时莎士比亚也借由该剧暗示出英格兰本位主义意识在这一矛盾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将《辛白林》置于不列颠统一民族建构的历史语境中,以新历史主义的“话语流通”、“历史文本”、“文本历史”等概念为理论视角,梳理出剧中书写威尔士、苏格兰、英格兰三王国的独立王国身份与不列颠国家整合这一矛盾的历史文本和文学文本,以及剧中对英格兰本位主义在这一矛盾问题中的作用的投射。本文试图通过这一分析来揭示《辛白林》的悲剧发展与最终和解实际上是英格兰本位主义话语下莎士比亚对平衡王国身份独特性与统一不列颠性之间的矛盾的想象性干预。本文除序言和结论外,主体部分包括三章。  序言部分概述了本研究的理论视角、研究中心以及主旨内容,并指出《辛白林》作为文本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与不足。  第一章,通过梳理威尔士在不列颠国家整合中的历史,指出《辛白林》当中以威尔士为背景场所的戏剧线实则为威尔士逐步并入英格兰王国的历史投射。威尔士王国身份危机与英格兰本位主义观念的作用在威尔士的英格兰化进程中得以体现。  第二章,通过分析《辛白林》中隐喻普修默斯的苏格兰身份的文本,揭示出在詹姆士一世提出整合英格兰与苏格兰王国的历史背景下,苏格兰独立王国身份被边缘化。同时指出剧中书写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对立情绪和矛盾关系的政治话语。普修默斯与辛白林的最终和解暗示,英、苏的矛盾关系最终因维护以詹姆士一世政权为核心的统一国家利益而得以解决。  第三章,通过分析伊丽莎白与詹姆士的君王身份在辛白林以及王后的统治者形象上的隐喻投射,指出以辛白林宫廷为中心的戏剧发展实则书写了英格兰从伊丽莎白统治过渡到詹姆士一世王权过程中英格兰独立王国身份的逐渐消解,以及英格兰国家身份从“英格兰性”向“不列颠性”的历史转变。同时,辛白林对罗马的屈服与和解暗示了詹姆士一世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其实现不列颠和平治世的愿望。  本文结论认为,通过解读《辛白林》所书写的三王国身份建构历史,可以发现莎士比亚的政治寓言是对王国身份独特性与不列颠同一性两者之间矛盾关系的探索和想象性干预。从三个王国的历史身份和民族关系角度来看《辛白林》,其团聚与和解的戏剧结尾实际上是莎士比亚对詹姆士一世的统一构想与和平政策的复调式书写。同时,本文揭示《辛白林》中的不列颠历史与莎士比亚的历史都具有英格兰本位主义倾向。
其他文献
摘 要: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中,要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自主游戏;社会性;游戏活动  社会性区域如娃娃家、儿童医院、理发店等永远是幼儿最喜欢的区角,在这里他们的生活经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他们会根据主题活动的不同产生新的游戏。我把它们称为幼儿的自主游戏,从而带动并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随着语言研究的发展,众多学者开始意识到词块的重要性,国内外有关词块的研究也开始层出不穷。值得注意的是,国外有关词块的研究主要涉及词块理论的发展,如词块的定义、分类以及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世纪60年代发端于联邦德国的接受美学高擎读者的主体性,实现了西方文论研究从“作者中心”向“文本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转向。译文读者的主体性研究也在译学界引起了
艾丽斯·默多克(1919—1999)是二战后英国文坛上最享有国际声誉的小说家之一,与此同时,她还是一位道德哲学家。默多克的创作生涯始于20世纪50年代,40多年里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26部
本论文旨在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结合自主音段-节律(Autosegmental-Metrical,AM)理论与负迁移理论,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全面比较了山东方言区英语学习者与美国英语母语者所讲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