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摇篮曲》《离离原上草》《重又孤寂》为例浅析柴科夫斯基浪漫曲的创作特征及钢琴伴奏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ll_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上半叶,俄国艺术文化逐渐发展成熟,艺术歌曲的创作进入繁盛时期。“艺术歌曲在俄国被称为‘浪漫曲’,音译为‘罗曼斯’,来自西班牙语‘Romance’,指抒情歌曲及抒情乐曲。在俄罗斯一直沿用浪漫曲一词,作为一种有乐器伴奏,与诗词相结合的声乐体裁的名称。”俄罗斯浪漫曲旋律悠长宽广、和声变化丰富、情调惆怅感伤,以俄罗斯民族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听众。柴科夫斯基作为该时期俄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为这一体裁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相较于西欧传统的写作手法,柴科夫斯基在歌唱旋律、和声调式、曲式结构、钢琴伴奏等方面大胆革新,带着他独一无二的“柴式”风格,使其作品成为浪漫曲里的瑰宝。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充满俄罗斯民族特征的浪漫曲,柴科夫斯基通过他的浪漫曲,呈现了他不同时期的创作理念与感情经历。根据柴科夫斯基浪漫曲风格特征上的差异,一般把他的音乐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866年—1877年)的创作风格明朗温馨、充满活力,题材内容也以阳光乐观为主。旋律优美迷人,和声丰富多变,虽然不如中、晚期的作品更为成熟,依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作为充满民谣风格的《摇篮曲》等。对于早期浪漫曲的钢琴伴奏,要轻柔的触键,弹起来不要太沉重,音色温暖柔和,演奏出歌曲中所蕴含的年轻活力。中期(1878年—1885年)是柴科夫斯基多产的一个时期。梅克夫人的解囊相助,柴科夫斯基可以完全投入到音乐创作中,作曲技术日趋成熟,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代表作有《离离原上草》等。中期浪漫曲戏剧冲突增加,钢琴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与声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伴奏方面要克服其技术难点,要准确地读谱,通过音色的多样化来表现中期作品的戏剧冲突。晚期(1885年—1893年)的柴科夫斯基在1890年与梅克夫人关系破裂后,生活不再稳定安逸,迫于生计四处旅行演出。晚期的创作透露着浓浓的忧郁气质,表达了对人生的回忆与反思。简单朴素的旋律中,体现的是内心的落寞与凄惨,代表作有《重又孤寂》等。晚期作品的钢琴伴奏要注重风格的把握,声音要弹得扎实沉稳。全文分为五个章节,绪论主要叙述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一、二、三章,首先是柴科夫斯基的生平介绍,其次论述柴科夫斯基浪漫曲早、中、晚不同时期的创作及风格,并从每个时期各挑选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按照歌曲介绍、歌词分析、曲式结构、钢琴伴奏处理四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结论:概括总结。
其他文献
受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巨大,洪涝、干旱、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未来的发展。许多气象灾害的发生都与水有着密切联系,而地下水作为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量和水质的变化会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显著影响,调查地下水储量可以提高人们对于区域地下水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认识,及时采取措施引导地下水的使用往可持续方向发展。常规的地下水储量数据获取方式具有成本高、局限多、不直观等缺点,重力恢复与
黄海是我国重要的高生产力陆架浅海,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近岸海域营养物质的研究不仅是海洋生物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为减轻水环境压力,制定生态管理与环境保护策略提供必要信息。近年来,频繁的人类活动致使海洋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富营养化频繁发生。随着人为添加N、P营养盐的富集,以及众多筑坝等水利设施建设,边缘海Si正逐渐成为生物限制性营养物质,以Si为必需营养盐的硅藻等浮游植物在种群竞争中
突扩结构在能源动力、化工、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大部分陆上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注水开发使得地面集输系统和长距离管网中油水两相流普遍存在。由此,探究突扩管内两相流流动特性的问题对于合理选择油品输送方式、泵送效率等倍受重视,两相流流经突扩管以后的流动稳定性以及压降变化也十分关键。本文基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流体运动基本控制方程,结合相关的油水两相流理论知识,运用CFD软件FLUENT对油-
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由于结构简单、制造维护成本低、效率较高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波浪能研发的热点。本课题的浮体链轮波能装置隶属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具有极端环境下生存能力强、波能采集成本低的优势,且具有单程波能采集特征。现有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水动力性能的计算方法,都是针对具有双程采集特征的波能装置,难以满足浮体链轮波能装置的特征要求。为此,本文针对具有单程波能采集特征的浮体链轮波能装置的水动力性能进行了
M亚矮星是一类低质量、低光度的贫金属性的恒星,被认为是银河系中的古老群体。M亚矮星的研究对于探索银河系的演化和组成至关重要。然而由于M亚矮星和M矮星有着相似的光谱形态,使得二者往往混淆在一起。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的发展,为M矮星和M亚矮星的分类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本文重点采用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算法构建了M矮星和M亚矮星的分类模型。集成学习不仅能产生最终的预测结果,还能有效评估区分二者的特征。另外实
近年来,石墨烯作为最热门的材料,在储能、场发射以及传感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其中的一员,不仅继承了石墨烯化学性质稳定、电导率低以及制备方法
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以及西南各地区,叶片呈现羽状半裂或者浅裂,具有黄色的舌状花。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主要原产于中国的湖北省、河南省及安徽省。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地理分布,毛华菊可以分为两个变种:狭叶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 var.vestitum)和阔叶毛华菊(Chrys
能源始终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是大量的能源消耗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因此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代替目前大量使用的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是能源结构转型的方向。以太阳能、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供需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或空间上的不匹配问题,同时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最终基本都以电能的形式被利用,而电力系统又存在着严重的负荷峰谷差。储能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能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天文观测科学研究是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展示大国自然科学研究水平。很多国家投入优势资源开发了著名的天文观测系统,如美国的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arge Synoptic Survey Telescope,LSST)系统、中国的地面广角相机阵(Ground Wide Angle Camera,GWAC)系统。同时,与之配套的天文大数据管理系统也越发重要,它们为天文观测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提供了数据管理和检
铁是植物必需元素,叶片缺铁黄化严重影响苹果生长和生产。造成苹果缺铁原因,除了土壤因素外,还包括植株对铁的吸收、铁离子状态和铁肥类型等。本研究以缺铁黄化的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alus hupenensis Rehd.)幼苗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调节剂、螯合剂和还原剂对铁吸收积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备出新型铁肥,试验了新型铁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黄化平邑甜茶幼苗分别在含5.6mg/L硫氢化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