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过滤和隐语义模型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ang123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网络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为了解决信息过载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用户对信息的利用率,一种智能的信息过滤系统应运而生,它就是个性化推荐系统。基于邻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是常见的一类算法,它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用户与用户,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相似度,然后根据兴趣相投的用户倾向于喜欢相同类别的物品的假设,推荐相应的物品给用户。而基于隐语义模型的推荐算法则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通过学习挖掘用户的潜在兴趣偏好和物品的隐含特征,建立用户与物品的关系,然后据此产生推荐。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邻域的协同过滤算法与基于隐语义模型的推荐算法的系统理论与实现方法,比较了两种算法的区别。经过深入地研究和分析,结合两类算法的思想,提出了融合这两种算法的新方案,即基于隐含特征的协同过滤算法LICF(latent item feature 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该算法首先利用梯度下降法学习产生用户潜在偏好向量集和物品隐含特征向量集;然后利用物品的特征向量集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将物品做一个软分类;在此基础上分别结合用户偏好向量和用户的历史评分计算用户对未评价过的分类物品的兴趣偏好度。最后经过加权处理后排序得到TOP-N个推荐结果。基于隐含特征的协同过滤的算法克服了基于邻域的协同过滤算法只分析用户显式特征的缺点。通过用户潜在偏好向量表示的用户兴趣粒度更细,建立的用户模型更精准;根据物品的隐含特征向量对物品的分类更科学,从而提高了推荐的准确度。其次,算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于邻域的协同过滤算法在面对稀疏数据集时推荐准确度急速下降的缺点。最后,算法通过融入协同过滤的思想改善了基于隐语义模型算法在推荐解释性上的缺失。经过在实验数据集Movie Lens上的测试分析,通过三组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即在相同的相邻物品个数的场景下,随着隐含因子个数的增加,基于隐含特征的协同过滤的算法在推荐的平均误差上要明显低于传统的基于邻域的协同过滤的算法;在固定隐含因子个数的场景下,随着相邻物品个数的增加,LICF-A算法在推荐的平均误差上也要明显低于传统的基于邻域的协同过滤的算法。最后在固定隐含因子和相邻物品个数的场景下,随着数据的稀疏度的增加,LICF-A算法在推荐的误差率上明显低于传统的基于邻域的协同过滤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越来越近,人们对于传感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其中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ion-sensitive field-effect transistor,ISFET)因为能够实
受当地湿热多雨气候影响,贵州地区玄武岩残积土常处于非饱和状态,其强度与饱和土有很大区别。多雨时节,基质吸力丧失导致其强度降低从而易引发边坡失稳滑塌等地质灾害,严重威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研究了复杂网络的同步和H∞同步问题。然而关于多权重复杂网络的同步和H∞同步问题还很少被考虑过。特别是,具有切换拓扑的多权重复杂网络的同步和H∞同步
由于人类的发展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导致作为温室气体之一的CO2的量不断增加,严重危害自然环境。但是,CO2是一种无毒、廉价、丰富且可再生的C1资源。将CO2转化成其他有用的化合
研究目的:前期研究表明PGC-ls基因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杰出有氧运动能力相关联,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前期发现的SNPs与中国汉族健康普通人有氧运动能力评价指标初始值和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移动电话等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复杂,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关于近距离使用便携式设备对健康影响还没有被充分讨论。为了限制用户过多的暴露在电磁辐射中,大多数国家的监管机构根据特定吸收率SAR(单位为W/kg)设定电磁辐射阈值。SAR是人体电磁能量吸收率的一种度量。但是便携式设备的设计通常很少关注SAR阈值,而更多的是关注传输功率的限制。本文主要
篮球运动如今已在中国全方位的普及,已成为大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近年来中国篮球明星在NBA赛场上的频频亮相更是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篮球热情,篮球成为各个年龄段的人
车轮作为列车运行中主要的受力支撑部件,承载着数十吨的车厢在轨道上运动,久而久之则会使车轮轮辋发生辋裂等严重损伤。论文以超声波检测技术为理论依据,研制一种专门用于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在学习、生活、工作方面的需求。互联网新闻见证了网民自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迁徙,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移动新闻市
磁流变液作为一种智能流体,因其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迅速响应性而备受减振领域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并且其在减振领域已经获得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为进一步拓展磁流变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