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投资的活力和效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极大地打击了民间投资的信心,加上民间投资一直都存在着投资领域不宽、融资渠道狭窄等障碍,使得民间投资面临更加困难的境地。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出台了四万亿政府投资计划,暨以此带动地方投资和民间投资的跟进,而政府投资可能会对民间投资产出挤出效应。随着金融危机后期政府投资的逐渐淡出,如何更好的发挥民间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将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背景,文章从民间投资作用于经济增长效应角度,在初步构建浙江民间投资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框架基础上,探讨了浙江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及其具体表现,从总量特征、内部构成、资金来源、产业结构、行业比较、地区分布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剖析民间投资在浙江的运行态势及发展规律,通过分析制约当前浙江民间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采用实证分析揭示浙江民间投资、国有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差异性,得出在浙江经济发展进程中民间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高于国有投资的结论。基于结论提出以下观点:浙江民间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高于国有投资,这为政府投资的淡出民间投资的跟进提供了理论依据;民间投资在浙江取得较大发展和成就的同时,面临总量增长乏力和投资结构优化的压力,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水平的放缓导致了民间投资的大起大落,政府应在积极落实“新36条”的同时,对民间投资予以鼓励和引导;政府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虽没有表现出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但其逐渐淡出、保持在一定规模并更加突出其“公共性”将是未来政府投资的政策取向;银行信贷政策极大地制约着浙江民间投资的发展,应加快中小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建立,完善真正为民间部门服务的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