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意识是一个时代概念,处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现代时期公民意识才能得以生成和发展,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呈现出以现代性为核心的内在规定性,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属性特征,这样也充分展现了公民意识的现代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快了现代化建设进程,进程中现代性渗入到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的规定性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现代性的内涵和外延,并且它们在本质上还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新定义,即对现代性的解构和重构。用现代性的视域去解释公民意识的成长,是对现代公民社会的公共领域意识形态全面和准确的本质性的特征描述。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经济市场化、政治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给予了公民意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培育公民意识的良性发展是最深层次的需求。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对我国公民意识的推进作用,以及如何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培育公民意识的良性发展是本文要着重解决的问题。首先通过对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历史追溯,分析了公民意识的内涵和结构,界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阶段划分和与之相伴的现代性内涵。同时,阐述了公民意识成长的理论依据。其次,在考察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叙事和标志性案例分析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和公民意识提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第三,通过分析现代性下制约和推动公民意识发展的四个因素及其运作机理,寻找到现代性的动力源,并分析其如何对公民意识产生推动作用。并从公民意识的动态作用中看到它的制约因素,以及在现代发展中呈现的利与弊。最后,面对现代性的困境,总结改革开放历程中推进公民意识提升的经验,提出推进公民意识进一步提高的方案。公民意识受一定社会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其制约机制可以表现为: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带来了公民自由理性地追逐利益的权利,使公民的主体意识得以实现。经济的现代性反映了主体意识的独立自主性增强,但是经济的交换价值容易转化成物化的人的交往价值,形成了人的价值的扭曲。这也是现代性的困境,为了改变困境和风险,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这要求以人的解放为终极目标,同样也是人类思想和文化最深层次的需求。同时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在民主政治下,国家法制建设日益完善,伴随政治、文化的影响,公民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公民意识是经济基础决定的,它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同时现代公民意识跟现代性息息相关,通过现代性的视域,更准确的归纳出公民意识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解决我国公民意识在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的困境,并总结其经验,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