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高龄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在体内的发生和分布规律,分析外周动脉狭窄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外周动脉狭窄能否作为研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窗口,从而界定更高危群体,为进一步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特需门诊固定查体和随访患者共840例,记录一般情况、心脑血管事件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结果:
高龄群体脑血管事件患病率为7.6%,心血管事件患病率为10.1%,颈动脉狭窄率为5.0%,肾动脉狭窄率为5.5%,下肢动脉狭窄率为23.4%;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率以及外周动脉狭窄率均显著增加,在各年龄段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1);外周血管床狭窄数目越多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而且差异显著(P<0.001);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狭窄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后,年龄(OR=1.056,95%CI 1.016-1.019)、下肢动脉狭窄(OR=2.262,95%CI 1.024-4.996)、高脂血症(OR=2.924,95%CI 1.325-6.455)和吸烟(OR=2.262,95%CI 1.042-4.912)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性仍较强;下肢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调整了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年龄对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最显著(OR=1.046,95%CI 1.007-1.085)。
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外周动脉狭窄率均显著增加;外周血管床狭窄数目越多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年龄、颈动脉狭窄和下肢动脉狭窄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年龄的作用最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