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足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来源 :天津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412319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对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相融合,要推动教学创新、打造一流课程。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颁布下,面对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足球项目是一项集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与智慧能力于一体的同场对抗性项目,又是天津市中体育的项目之一,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针对当前高校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用做教师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用做学生讨论,以这样课堂时间对分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类似于传统课程,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又类似于讨论式课程,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分析法等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足球普修课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本研究以天津体育学院2019级共计4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班,实验组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两个班实验前后身体素质、足球技术、体育学习兴趣以及锻炼态度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八周的教学实验,两个班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实验前后无差异性变化,表明两种教学模式在身体素质提高方面效果一致。2运用两种教学模式都可以提高学生足球技术水平,但相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足球技术的提高效果更好。3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4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兴趣,从而改变学生对足球的学习态度,增加学习的主动性。5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融入体育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骨骼肌是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和糖脂代谢组织,由两类肌纤维组成,包括有氧氧化代谢为主的慢肌纤维和糖酵解代谢为主的快肌纤维。不同肌纤维中线粒体稳态的差异造成了肌纤维形态与功能的差异。两种肌纤维对运动的应答存在差异,慢肌纤维主要应答有氧运动,而快肌纤维主要应答抗阻运动。在运动应答过程中两类肌纤维存在类型转换,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大鼠混合肌(腓肠肌)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有氧运动训练模型激活慢肌纤维
世界跆拳道联合会在2018年6月1日再次对跆拳道规则进行了部分修改,并将旋转踢技术的分值做了进一步提升,这可能将成为运动员在比赛中扭转比赛局势的一个契机。本文以2019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运动员半决赛和决赛为研究对象,希望从中了解世界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运用旋转技术的时机和特点,得出相关的结论,为今后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实验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选取天津赛艇队18名赛艇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人。实验组运动员在加压的条件下进行深蹲、卧推、卧拉的训练,对照组队员训练时不加压,并在训练结束后记录运动员的RPE数值。8周实验后对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力量耐力、下肢爆发力、心肺耐力、测功仪成绩等指标进行测试。最后通过SPSS23.0统计软件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
立足于中国排球文化成果丰富,却被严重边缘化的现实,在对排球文化的内涵和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学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分析中国排球文化演进过程,尝试阐述中国排球文化演进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规律,为现今中国排球文化的演进提供启示与借鉴。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国排球文化演进过
本文以男子七人制橄榄球中司克兰战术运用为研究对象,以2018-2019年亚洲7人制男子橄榄球系列赛中国香港站(2018)和韩国站(2019)的中国队的6场比赛为录像观察对象,以现已和退役的中国7人制橄榄球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外7人制橄榄球司克兰战术的运用的次数、时间、场区、条件、效果等进行了研究与对比分析,总结中外优秀橄榄球队在比赛中的
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这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倡导的。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现在社会上流传较广,它是由太极名师杨禄禅及其子孙三代人创造的一套缓慢柔和、动作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形象优美,并具有纯朴、独特、新颖、别致特色的拳术,它具有技击价值、健身养生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政
棒球运动作为一项团体性质的同场对抗性的项目,具有较高的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近几年随着棒球运动在全球的普及,其影响深远,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空间,而且是体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校园生活具有积极作用。中国大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自2004年开展以来,吸引了较多高校参与,极大的推广了棒球运动,但就我国大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的发展程度、赛事管理以及品牌知名度来看,不仅远不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青少年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人群,不应再把眼光局限在竞技上,而是要将体育、教育融合,以达到体育教育的优化。课程改革要体现时代需求,新的教育观念对新时期体育教育的专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挑战和机遇。剖析京津冀地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提出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培养的管理建议,旨在进一步深
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其身心发展和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父母陪伴缺失,研究表明这些特殊经历会加剧大学生内心不安的感觉。刚好手机和网络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手机的使用对当代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已日益显现,视疲劳、颈椎病、失眠以及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从生理和心理上对大学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类型运动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进行干预,试图探索干预效果,并从安全感的角度对其
林笑峰,1927年出生于吉林农安县,我国著名的体育学家和理论家。他的一生,致力于体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共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和《体育方法学》《健身教育论》两本书。上世纪八十年代,林笑峰提出竞技不是体育和对真义体育的论述,被称为“体质派和真义体育”的带头人。笔者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林笑峰发表的期刊论文及著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得出:真义体育思想的形成背景、真义体育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