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一次把农村建设提到了新的政治高度。决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农村建设并不是一个新事物,自上世纪20年代起,我国的有志之士为改变农村的凋敝之势,就实施了乡村建设运动。当然,它与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革命)不能同日而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然没有放弃对农村发展的探索,从农业合作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的步伐逐层深入。在中共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农村建设在积极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各地新农村建设如何继续前进,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以历史学为基础,运用系统分析、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首先系统阐述我国农村建设的探索和相关农村建设理论,然后以乐陵梁锥希森新村为例,分层论述了村庄的自然状况、发展历程、发展经验、存在问题等,提出了“探索资金多渠道和土地保障制度”、“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主动性”、“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作用”等具体措施。这大抵不仅可为该村下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行性规划,而且也可为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本文的写作宗旨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