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一些熟悉隐喻,对于新奇隐喻却较难理解。隐喻句的字面意义是错误的、不成立的。在理解隐喻的过程中,是直接获得隐喻义,还是需要先拒绝错误的字面义再加工隐喻义?西方的隐喻理解研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理论:三阶段假说、平行假说和语义显著性假说。国外的学者针对这三种理论展开了大量的反应时实验和ERP研究,但仍未得到一致的结果。本研究共有两个实验。实验一用反应时实验研究隐喻义和字面义加工时程的异同。共有四种类型的句子:熟悉隐喻句、新奇隐喻句、字面意义句和错误意义句,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每个句子在汉语是否有意义。实验二用ERP的方法来进一步验证反应时的研究结果,并探讨新奇隐喻句和熟悉隐喻句在加工时程上与字面意义的关系,并观察不同类型的句子在不同时程内左右半球和大脑皮层的差异。两个实验被试均为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年龄20-25岁。实验一发现,四种句子类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平行假说。实验二发现:1、ERP的行为数据与反应时实验一致,支持平行假说。2、脑电数据显示,N400反映加工难度。错误意义句的N400振幅最大,其次是新奇隐喻句,熟悉隐喻句,字面意义句的振幅最小,句子类型主效应显著,F=8.32,p<0.01。这表明新奇隐喻句的难度显著大于熟悉隐喻句。3、P600反映了后期的语义整合。熟悉隐喻句的P600振幅最大,其次是字面意义句,新奇隐喻句,错误意义句的振幅最小。句子类型主效应显著,F=8.63,p<0.01。因为熟悉隐喻引起了被试更多的联想,而新奇隐喻与字面意义句在N400时已经简单明确地判断出了没有意义,后期就放弃了对句子的的继续加工。4、实验还发现了N200,但是四种句子类型的N200振幅主效应不显著,F=2.29,p>0.05。5、左右两个半球共同参与隐喻的理解。在最初的词汇识别阶段,熟悉隐喻主要使用左半球,而新奇隐喻需要两个半球的参与;在语义理解阶段和语义整合阶段,左、右两个半球都没有显著差异,两个半球共同加工理解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