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层出不穷,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以其模拟复杂系统时空动态变化的能力,已成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的有力工具之一。因此,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层出不穷,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以其模拟复杂系统时空动态变化的能力,已成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的有力工具之一。因此,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的复杂规律,对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遥感影像作为获取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的重要数据源,主要用来提取地块内的自然属性信息,如耕地、林地和水域等;但是,相关研究表明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的方法存在分类结果尺度过于宏观的问题,难以精细反映地块内复杂的社会功能,如居住功能、商业功能等。随着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源地理大数据以其数据量大、获取成本低、种类丰富和更新速度快等优势,已成为城市用地功能识别研究的重要补充数据源。此外,利用元胞自动机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精细化模拟的过程中,元胞大小、邻域大小和邻域类型等模型输入因素的尺度选择差异将对模拟精度产生不确定性影响。因此,如何将多源地理大数据合理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并对元胞自动机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元胞自动机模拟的精细化程度,模拟出反映城市土地利用微观格局演化复杂特征的结果,是当前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精细化模拟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围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精细化模拟这一科学问题,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信息精细化识别、最优尺度组合选取和元胞自动机精细化模拟三个角度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遥感影像和POI 协同下的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精细化识别。以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城市土地利用宏观分类格局;在此基础上引入PO1地理大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对街区单元内的城市用地功能进行识别,获取城市土地利用微观分类格局,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精细化模拟提供数据基础。(2)面向精细化模拟过程的元胞自动机尺度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为合理度量模型不确定性,本文综合考虑元胞自动机模型中的元胞大小、邻域大小和邻域类型等参数对模拟精度产生影响的因素,构建集成总体精度、Kappa系数和FOM指数的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响应面法定量评价精细化模拟过程中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尺度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科学选取最优的尺度组合方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精细化模拟结果的可靠性。(3)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精细化模拟。以精细化的分类数据和优化的模型参数为基础,选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制作适宜性图集,构建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开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精细化模拟研究,揭示城市土地利用微观格局演化的复杂规律。以武汉市快速发展区为例展开应用研究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2020年城市土地利用精细化分类格局与实际分类现状图建立混淆矩阵的总体精度为76.33%,Kappa系数为0.7396,可见本文采用的核密度分析方法可用于城市用地功能识别,且识别结果更加精细化。利用响应面法对精细化模拟过程中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不确定性进行定量评价,求得最优尺度组合方式为:元胞大小为60m,邻域大小为5×5,邻域类型为冯诺依曼。2020年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精细化模拟结果与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标准Kappa、位置Kappa、分区Kappa、随机Kappa分别为0.7973、0.8625、0.8625和0.8188,总体精度和FOM指数分别为0.8331和0.3207,表明利用CA-Markov模型开展武汉市快速发展区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精细化模拟是可行的,且模拟精度较高。2025年模拟结果表明武汉市快速发展区的土地利用格局整体上将呈现从中心向外围斑块破碎化减小、空间异质性降低和形状一致性增强的变化趋势。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和POI数据,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套遥感影像和POI协同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元胞自动机精细化模拟的技术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从数据源和模型参数两个方面,对元胞自动机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有效控制,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精细化程度,研究结果可为辅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工作提供一定科学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铁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铁循环深刻影响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其中铁从铁(氢)氧化物中的溶出过程是铁循环和提高铁元素生物利用度的关键步骤。自然界中各种常见有机酸能大大加速铁溶出而被广泛关注,草酸是最常见的天然有机小分子羧酸之一,常与铁(氢)氧化物共存于水和土壤中,促进铁(氢)氧化物铁溶出,但分子层面铁溶出过程仍不明确。此外,相比于暗条件,光照可以显著提高草酸诱导的铁(
被囚禁在亚辐射波长空间尺度内的双原子体系因能产生超辐射与亚辐射效应,从而成为了研究多原子集合辐射量子特性的主要切入点。例如,人们最近通过双原子间的超辐射与亚辐射的耦合构建了类电磁诱导透明机制。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纳米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亚辐射波长空间尺度上精确地操控空间辐射模式和定向辐射特性成为了微纳光子学和量子光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研究了双原子系统被外加激光场选择性驱动所产生的的集合辐射的空
神经酰胺是由鞘氨醇和长链脂肪酸组成的脂质分子,通常会经过糖基化修饰形成鞘糖脂,定位在细胞膜上。已有的研究发现,糖基化的神经酰胺参与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等多种生物学进程。果蝇有稳定的遗传背景和丰富的遗传操作手段,是研究发育和免疫的最佳模式生物之一。果蝇神经酰胺糖基化过程的第一步是形成葡萄糖基神经酰胺(Glucosylceramide,GlcCer),随后的糖基化修饰涉及多个糖基转移酶,包括最后一
LHCb实验计划在2030年左右LHC进行“长停”(Long Stop4,LS4)时对探测器进行第二次升级(UpgradeⅡ)。随着LHC亮度的增加和对撞能量的提高,LHCb实验的物理目标对量能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论文结合LHCb的实验目标和升级计划对使用MAPS芯片建造数字型量能器这一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近年来随着高颗粒度电磁量能器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多种量能器设计方案。目前在LHC实验上还没有采用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非光滑Holling-Ⅰ型功能反应函数(p(X)=min(αX,M))的专性(或兼性)捕食者-食饵模型的全局动力学.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带有非光滑Holling-Ⅰ型功能反应函数的专性捕食者-食饵模型,此时捕食者仅以食饵为食且具有种内竞争.我们首先研究了边界平衡点和正平衡点的存在性,接着探讨平衡点的类型及稳定性,当平衡点位于非光滑分界线时,我们用“blow up”技巧研究
2,3-二氢苯并呋喃类化合物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常见的片段,合成化学家们也发展了许多不同的策略来构建二氢苯并呋喃骨架。这些策略中常见的是通过亲核或亲电途径从各种化合物前体或关键中间体转化而来。相较之下,涉及自由基参与的多组分反应来合成各种二氢苯并呋喃类化合物仍鲜有研究。近些年N-官能团化吡啶鎓盐作为一类自由基前体,被广泛运用于自由基参与的反应中。本文利用可见光驱动的邻羟基苯乙烯类化合物、N-
本文主要研究了四阶拟线性椭圆方程:(?)(0.1)其中Δ2是双调和算子,Δ2=△(△),这里位势函数V(x):RN→R是正的连续函数,并且 4
种子传播是植物生长繁殖的关键过程。对于许多植物物种来说,动物在种子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蚂蚁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是重要的种子传播者之一。蚂蚁散布(Myrmecochory)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生境中。被蚂蚁传播种子的植物被称之为蚁播植物(Myrmecochorous plants)。蚁播植物种子上附着的油质体(Elaiosome)吸引蚂蚁搬运种子,在这个过程中,种子随之传播与扩
在本中,我们利用奇特征的有限域上的广义Reed-Solomon码(简称GRS码)构造了几类新的量子纠缠辅助MDS码.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量子纠缠辅助码的码长种类很少,而本文中构造了一些具有新的码长的量子纠缠辅助MDS码.而且其中的一些码比已知的量子纠缠辅助MDS码有更大的极小距离.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当细胞内外分布不均的带电离子跨越细胞膜或受外部电磁辐射时,产生的时变电磁场会影响神经元的电活动及动力学响应。因此,电磁感应效应理应被考虑在神经元的动力学研究中,这可为进一步认知甚至治疗电磁效应相关的神经类疾病提供帮助。本文将磁通变量引入二维Izhikevich神经元模型,构建了兼顾电磁效应的三维Izhikevich神经元模型。利用改进的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探究了电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