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小布什执政时期(2001-2008)的中美环境外交。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更借环境外交之由不断地给中国施压,企图干涉中国的崛起与发展。与此同时,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的发展随着政府的更迭也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与克林顿政府积极的环境外交政策相比,在小布什政府单边主义的影响下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也变得相对消极,尤其在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之后,更是将美国在国际环境领域的公信力拉入低谷。首先梳理了中美两国各自的环境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介绍了中美环境外交的具体内容。包括政府高层之间签订的双边及多边协议,确立了一些促进环境保护发展的合作与投资项目等,并且在政府间合作的大环境影响下,中美民间合作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特别是福特基金会与中美民间交流研讨会等环境非政府组织和机制的建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两国的环境外交发展。中美政府及民间的双边环境外交合作,也为相对消极的中美环境外交带来了一些起色。其次是中美环境外交过程中的矛盾分析。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两国分别代表了不同阵营的立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方提倡的是更加合理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而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工业化程度相对较成熟,更多的从自身利益出发并且借环境外交的手段来牵制中国的崛起,完全不顾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单方面强调共同的平等的环保责任。中美在环境合作中也缺乏战略互信,美国对于中国的各种环境威胁论的呼声也是愈演愈烈,企图在环境合作中掺杂更多的政治因素。最后是对中美环境外交影响的评价。一方面中美大国环境外交带动了区域及全球环境合作的进步,而在环境全球化的形势下正是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及维护。另一方面中美环境外交的矛盾与合作也给中国环境外交提供了许多积极的借鉴意义。但是环境外交的深入开展同样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干涉因素,例如对国家的主权让渡与主权干涉的平衡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