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肽对L-丙氨酸晶体形貌调控的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J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晶体形貌是晶体产品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不同的晶体形貌可使晶体产品具有不同的流动性、堆密度、粒径分布,同时可影响下游工段的能耗与成本。本文以L-丙氨酸晶体为模型物质,揭示了不同浓度、链长、R基的寡肽调控晶体形貌的机制,为添加剂设计与晶习调控提供参考依据,并成功解决氨基酸生产中寡肽杂质影响晶体形貌的工业难题。首先,实验发现,高浓度L-甘氨酸可使L-丙氨酸晶体形貌由棒状变为针状,这与其他的弱亲水性氨基酸添加剂的影响作用完全不同。为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提出了“竞争机制”。L-甘氨酸溶液中,(1 2 0)与(0 1 1)晶面上均存在竞争吸附、晶格嵌入、晶面粗糙化等多个机理之间的相互竞争。低浓度下,抑制作用占主导,两晶面生长速率的比值相对固定,从而宏观上L-丙氨酸晶体的形貌无明显变化。随着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占主导,此时两晶面生长速率比值不断增大,晶体长径比显著增加。其次,针对棒状晶体可能造成的堆密度低、流动性差等问题,本文以双甘肽、三甘肽为添加剂,探究了寡肽链长对L-丙氨酸晶体生长过程的影响,揭示了寡肽对L-丙氨酸晶体形貌的调控机制。寡肽主要通过竞争机制对(1 2 0)与(0 1 1)晶面的生长加以调控。当寡肽亲水指数相同时,其对(1 2 0)晶面生长的调控由静电作用位点及其数量主导,对(0 1 1)晶面生长的调控由链长引起的空间位阻主导。研究过程中,通过分子模拟推测了寡肽在L-丙氨酸晶体中可能的作用位点。随后,利用寡肽自身的荧光性质,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手段监测了该作用位点,既证明了晶格嵌入的存在,又证实了分子模拟的有效性。最后,针对不完善的寡肽调控晶体形貌的机制而可能造成晶习优化效率低的问题,探究了不同二肽水溶液中L-丙氨酸晶体的生长过程,进一步揭示R基对L-丙氨酸晶体调控的影响规律。通过结晶实验与分子模拟发现,在寡肽溶液中,L-丙氨酸晶体晶面上始终存在多机理的相互竞争。随寡肽浓度变化,主导机理可发生转变,使晶面生长产生不同的净效应。其中,当链长一定时,寡肽对(1 2 0)晶面生长的调控的主导因素为由R基引起的空间位阻,对(0 1 1)晶面生长的调控的主导因素为R基引入的静电作用位点。综上所述,寡肽可通过“竞争机制”调控L-丙氨酸晶体的形貌,且调控结果可利用链长与R基引起的空间位阻和静电作用位点及数量加以预测。
其他文献
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光催化剂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氰胺类前驱体退火时存在受热不均、脱氨缩聚困难等问题导致目前的g-C3N4材料普遍存在比表面积小、载流子分离效率低等缺陷。尽管超分子自组装策略可有效改性g-C3N4,但是所利用的三聚氰胺-三聚氰酸(MCA)等超分子前驱体通常是由价格昂贵的三嗪衍生物合成的,探索新的低成本策略来合成高性能的g-C3N4仍然是一个巨大的
学位
工业含油废水成分复杂,往往同时存在油滴、固体悬浮物等粒径较大的污染物和水溶性的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处理难度大。基于特殊润湿性的仿生膜材料虽然可以实现油类污染物的高效分离,然而由于缺乏处理水溶性污染物的能力,难以进一步提高含油废水的净化效率。此外,小分子水溶性污染物极易在膜表面累积导致其被污染,极大影响了膜的使用寿命。基于此,本文在研究钼酸盐的特殊润湿性和光催化降解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光催化功能的
学位
磺胺类药物作为一类广谱抗生素,生产成本低、毒性小、抗菌性能强,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市售磺胺类药物主要通过反应结晶制备,产品形貌差、粒度不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溶剂介导转化制备磺胺类药物,改善了产品的形貌和粒度分布,并对新发现的磺胺类药物溶剂化物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分析。首先,本文利用COSMOtherm软件分别计算了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与常见溶剂的过剩焓,利用过剩焓进行溶剂化物筛选
学位
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工产品。随着社会经济和新型绿色化工过程的不断发展和开发,市场对于过氧化氢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负载型钯基催化剂是蒽醌加氢反应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加氢催化剂,为了提高加氢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本文从硅烷偶联剂对球形氧化铝改性的角度出发,以期提高催化剂的金属分散度,改善疏水性和载体酸碱性质,重点选用两种不同的硅烷偶联剂作为改性剂对钯基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3-氨丙基三乙氧
学位
温度响应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表(界)面活性能够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双向调控油水体系的乳化和破乳的新型功能性表面活性剂。研究温度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温度诱导的乳化破乳机制、明确其乳液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具有温度响应性能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进行了纳米颗粒枝接型表面活性剂和嵌段共聚物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并系统性地考察了其温度响应行为与乳化破乳机制。采用改进
学位
L-缬氨酸是一种天然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添加剂和营养增补剂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的L-缬氨酸主要以片状晶习为主,存在产品堆密度低、流动性差、提纯生产后处理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测定L-缬氨酸结晶基础数据,优化结晶方式,筛选添加剂改善晶习,提出了高堆密度L-缬氨酸以及L-缬氨酸球晶的制备方法。首先,本文测定了L-缬氨酸在纯水、不同p H的水溶液以及
学位
包合物是由主、客体分子通过弱相互作用力,完成彼此的识别组装,最终客体分子部分或全部嵌入主体分子空腔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为解决某些药物(API)水溶性差或稳定性不好的问题,通过分子组装的方式将API分子与空腔型大分子制成包合物,是一种可行且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关于药物包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及成熟的分析方法。本文以泼尼松龙-β-环糊精(PD-β-CD)包合物
学位
本文将流化床换热防、除垢节能技术与两相流闭式重力热管相结合,分别以水和碳化硅颗粒为液相和固相工质,构建了一套三相流闭式重力热管,将蒸发段长度和位置设置为可变的,研究了加热长度和位置对两相和三相流闭式重力热管传热的影响。通过改变充液率、冷却水流量、固含率和加热功率等操作参数,研究了四种蒸发段设置下三相流闭式重力热管的强化传热性能,并建立了相应的对流传热系数和总热阻的传热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与两相流闭
学位
反渗透膜(RO)广泛用于水处理领域。然而,在长期使用期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污染问题,提高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能从而延长膜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反渗透膜的表面工程改善膜的性能已经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表面改性提高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能是缓解反渗透膜污染的有效策略之一,本文通过两种表面改性的方法对反渗透膜进行了改性研究。通过多巴胺(DA)/单宁酸(TA)共沉积层桥接聚酰胺表面和亲水性植酸(PhA),构建了
学位
有机电荷转移复合物具有易于调节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和独特的电子性质,是一类理想的荧光材料,近年来在光电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它们的荧光性质尤其是发光颜色往往是不可预测的,如何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来定制荧光颜色甚至是白光仍然是化学家和材料学家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基于一系列有机电荷转移复合物利用四种渐进的策略来实现可定制的彩虹色和白色荧光发射。首先,从分子角度出发,通过调整给体能级,选择不同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