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土壤增温和林内减雨对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响应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fengye3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不争的事实,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变暖,气候变暖改变大气环流运动引起区域降水格局变化和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增加。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参与全球碳循环、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探讨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库及关键碳过程的长期响应规律,以及生物和非生物的调控机制对准确预测全球变暖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反馈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天然林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代表性锐齿栎(Quercus acutidentata)天然次生林中开展原位土壤红外辐射增温模拟实验,并同时辅以林内穿透雨减少控制的试验,采用Li-8100土壤CO2通量测量系统长期监测土壤碳通量,运用磷脂脂肪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辅助以96-微平板法测定土壤微生物功能,分析土壤碳排放对长期模拟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非壕沟样地中:土壤增温处理与增温+减雨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5cm温度,分别比对照处理土壤5cm温度提高了1.54℃和1.12℃;增温+减雨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5cm湿度,与对照处理相比土壤5cm湿度降低了5.23%,减雨处理与增温处理虽降低了土壤5cm湿度,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壕沟样地中:土壤增温处理与增温+减雨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5cm温度,分别比对照处理土壤5cm温度提高了1.33℃和0.99℃;土壤增温和减雨处理对土壤5cm湿度的影响并不显著(2)土壤增温和林内减雨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根系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改变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壕沟样地中,增温处理主效应导致生长季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29.00%,非生长季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42.36%;减雨处理主效应导致生长季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129.65%,非生长季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74.68%。与非壕沟处理相比,壕沟处理不同程度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却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含量:生长季中,对照处理土壤NH4+含量降低了38.08%;增温+减雨处理土壤NH4+含量降低了16.07%;与土壤铵态氮含量表现不同,除对照处理外,增温、减雨和增温+减雨处理壕沟样地显著增加了土壤NO3-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80.86%、351.22%和208.37%;非生长季中,对照处理壕沟样地显著降低了土壤NH4+含量降低了39.85%;对照、增温、减雨和增温+减雨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68.05%、178.29%、303.22%和522.51%。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气候变化(土壤增温和林内减雨)显著改变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碳库,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根系在调控土壤氮素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影响该区土壤呼吸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因子,5cm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82.3%~88.5%。除土壤温度因子外,土壤增温和林内减雨处理导致土壤湿度降低增加了土壤呼吸和土壤湿度的相关性,5cm土壤湿度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6.6%~9.1%。进一步分析表明:干旱事件中土壤湿度同土壤温度一样是影响该区土壤呼吸的重要环境因子,5cm土壤温度和湿度分别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73.8%和37.1%。长期模拟试验处理导致土壤呼吸对调控的土壤温度和湿度产生了适应性响应,土壤底物数量(全氮、溶解性有机碳和细根生物量)和质量(土壤碳氮比)的无差别响应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土壤呼吸适应性响应不会引起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库的持续变化,这也会缓解土壤碳排放与气候变暖之间的正反馈作用。(4)同土壤总呼吸一样,土壤温度是影响该区土壤呼吸组分的主要环境因子,5cm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异养呼吸速率的79.0%~87.4%;土壤湿度可以解释土壤异养呼吸速率的11.6%~31.1%,土壤湿度在调控土壤呼吸组分中起双重作用: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5%时,湿度因子对土壤异养呼吸起促进作用,当土壤含水量高于25%时,湿度因子对土壤异养呼吸起抑制作用。5cm土壤温度和湿度可以解释土壤自养呼吸速率的36.3%~52.0%和7.2%~9.6%,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8%时,湿度因子对土壤自养呼吸起促进作用,当土壤含水量高于18%时,湿度因子对土壤自养呼吸起抑制作用。干旱期内,土壤温度和湿度作为调控土壤呼吸组分的两大环境因子,异养呼吸(R2=0.329)对水分依赖性高于自养呼吸(R2=0.174)。虽然处理改变了土壤水热环境,但处理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量碳氮比)、底物供应(全氮、土壤碳氮比、溶解性有机碳)和植物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差异并不显著是导致处理间土壤呼吸组分差异不显著的主要原因。(5)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温度敏感性对增温和减雨处理的响应并不一致,土壤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介于3.05~3.25之间,土壤异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介于2.54~2.79之间,土壤自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介于4.25~5.97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增温与减雨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异养呼吸温度敏感性,但对土壤总呼吸和自养呼吸温度敏感性响应并不显著。(6)土壤增温和减雨处理对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改变了生长季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对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PCA分析表明:在生长季期间,第一主成分轴能够解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53.0%,第二主成分轴能够解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29.2%,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减雨样地具有相对较高的丛枝菌根真菌和真菌丰度,而增温+减雨样地比增温样地和减雨样地则具有较低丰度的细菌;在非生长季期间,第一主成分轴能够解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73.4%,第二主成分轴能够解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11.6%,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照样地具有相对较高丰度的丛枝菌根真菌。RDA分析表明:土壤湿度是影响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结构分异的主要原因,土壤湿度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是土壤湿度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原因;在水分不是限制因子且温度较低的非生长季中,土壤底物质量和可利用底物的数量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原因。分析土壤增温和减雨处理对微生物功能的影响时发现:季节因素并不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变异的主要原因,土壤酶对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专一性响应是导致酶活性变异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生物DNA条形码已成为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该技术在动物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植物中研究进展缓慢,植物DNA务形码筛选区域主要集中在叶绿体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目前还
毛泽东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命题是毛泽东思想乃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哲学命题,长期以来为众多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讨论,诺曼·莱文是积极参与到这一命题的思考与讨论
近年来,城乡规划学科和地理学本科专业都经历了调整,顺应了城乡规划学科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学科综合性、人文地理学不断加强理论深度和专业性的发展趋势。这一举措帮助"人文
在我国大力推广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逐渐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基础教育薄弱的农村地区,美术教
目的分析盐酸西替利嗪联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治疗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06至2016-12收治的120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予以盐酸西替利嗪联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
<正>保罗·克莱门茨-亨特自2000年11月起担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UNEP FI)负责人。2007年,克莱门茨-亨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及中医病理机制。方法:76例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并评分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uld物品记忆测验(FOM)、言语流畅性
目的:分析丁基苯酞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降颅压、脱水、降血脂等治疗,
采用近红外光谱方法,通过辨别分析法,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并结合S-G平滑方式、Norris平滑方式处理光谱,利用TQAnalyst光谱分析软件建立判别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Nor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