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C1调控胶质母细胞瘤增殖迁移的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目前为止最常见的,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脑肿瘤。其中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分IV星形细胞瘤的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最高,具有高增殖、强迁移侵袭的特点。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的平均存活时间普遍较短,从几个月到3年不等。GBM的标准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结合放疗和化疗药物,如利用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替莫唑胺治疗。尽管外科和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胶质母细胞瘤仍然难以治愈,存活率低。因此,有必要更加重视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为寻找新的靶点,延长GBM患者生存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DBC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最初因在乳腺癌中发现而得名。研究显示DBC1能够调节雌激素受体α和β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存活,预示着其可能参与到激素受体相关的人类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同时,DBC1与雄激素受体(AR)协同作用,二者在晚期人类恶性肿瘤中伴随表达,表明DBC1能够促进肿瘤恶化。功能研究发现DBC1是一种能够参与DNA损伤、代谢、表观遗传学、核受体功能等生物学过程的核蛋白,其缺失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但也有研究显示DBC1可能是一个肿瘤抑制因子,如DBC1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潜能,并与预后不良相关。此外,DBC1对SIRT1有抑制作用,而SIRT1会使各种肿瘤抑制因子失活。因此,进一步研究DBC1在不同癌症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分析其表达与癌症病人预后的关系,才能为DBC1成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临床组织样本芯片分析发现DBC1高表达,GBM病人的预后差。随后检测了不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利用RNAi技术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LN-229和U-87 MG进行了DBC1敲低和恢复实验,进而检测了其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及成瘤能力的影响。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胶质瘤中DBC1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购买的胶质瘤临床组织样本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DBC1的表达量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其表达量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之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发现DBC1在正常的脑胶质细胞中低表达,但在胶质母细胞瘤中普遍高表达。2.DBC1可以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及迁移为了探究DBC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挥的作用,我们利用RNAi技术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MG、LN-229)中下调了DBC1。紧接着,通过MTT,BrdU实验检测,发现下调DBC1后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能力降低。通过细胞流式技术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细胞周期,发现下调DBC1后周期阻滞在了G1期,且CDK2,CDK4,CDK6等周期蛋白表达也明显下调,并且被称为哺乳动物G1检查点的p21明显上调。在恢复DBC1之后,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能力和周期阻滞也得到了相应的恢复。接着,DBC1对胶质母细胞瘤迁移能力的检测也表明DBC1可以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3.DBC1可以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成瘤能力为了进一步探索DBC1对胶质母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我们对干涉及恢复DBC1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进行了soft agar及皮下注射实验,发现在干涉DBC1后,细胞的体外及体内成瘤能力均受到了抑制。紧接着,恢复DBC1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成瘤能力得到了回升。实验结果表明高表达的DBC1可以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成瘤能力。4.DBC1通过泛素化途径调控p21从而调控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p21是第一个被称为CDK抑制剂的基因,同时也是重要的G1检查点,因此我们重点检测DBC1对p21的影响。首先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干涉DBC1对p21的影响,发现p21的mRNA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蛋白水平明显上调。随后,我们结合MG132、CHX加药实验进行泛素化检测,发现干涉DBC1后,p21泛素化水平明显上升,表明DBC1通过泛素化途径来影响p21的表达。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实验,我们在干涉DBC1的情况下再干涉p21,进而检测周期蛋白CDK2,CDK4,CDK6,发现其表达水平确实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表明DBC1通过调控p21来调控细胞周期,进而影响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综上所述,DBC1通过泛素化途径调控p21,影响其蛋白水平,进而影响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能力,同时干涉DBC1也可以有效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迁移、成瘤能力。本研究中,通过对DBC1的探索,为寻找胶质母细胞瘤新的治疗靶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油轮接卸作业是油码头生产作业的核心环节,而油轮接卸作业依托的航道和泊位是油码头的稀缺资源,直接影响着油码头的生产作业能力;此外,油码头所涉及的货物类型比较特殊,使其生产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近年来,油码头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何在保证生产作业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油码头现有资源,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油轮接卸服务对于油码头至关重要。本文围绕油码头的船舶入港次序与泊位分配协同优化问题,考虑油轮在港接受
蛤蚧(壁虎科Gekkonidae壁虎属动物Gekko gecko Linnaeus)为我国传统名贵动物中药材,因其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的功效而广泛用于多种虚证咳喘和肾虚阳痿等症。但
凝血是人体循环系统应对外伤的主要应激反应,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酶解激活过程。凝血级联反应一般通过内源性途径或外源性途径激活,再经过共同途径激活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催化
传统采用燃煤采暖且电热相互独立的供能方式效率低下,容易造成空气污染。通过微能源网电热联合调度,能够实现电热能源转换,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然而,现有微能源网调度文
近年来,我国远洋渔业开始逐渐崛起,并逐渐成为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大国之一,其产业经营范围基本覆盖全球,并且正处于迅速发展壮大中,远洋渔船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远洋渔船主要在远海进行捕捞渔获,其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海上作业时间较长,依靠自身条件无法长时间进行远海作业,需要专门船只保障其正常的生产生活。远洋渔业补给船的出现实现了此目的,该船将远洋渔业生产与服务紧密联系起来,逐渐形成补给、
丝氨酸水解酶(SHs)主要包括代谢性丝氨酸水解酶(mSHs)和丝氨酸蛋白酶两大类。mSHs与许多生理和病理代谢通路有关,而且它们的底物与亲核丝氨酸之间的催化循环反应极其相似。在本课题中,我们采用基于活性的方法,以氨基甲酸酯探针为底物,通过控制氨基甲酸酯探针与mSHs相互作用的氨基甲酰化速率和脱氨基甲酰化速率,选择性地将mSHs从复杂的蛋白质组中分离。为了测试该方法的可行性,我们以人丁酰胆碱酯酶(h
在国际贸易量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集装箱运输业务占比日益增长。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状况已被世界各国视为本国当前现代化物流运输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集装箱运输的标准化,为公路、铁路运输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为适应客户更高标准的需求,目前较多的传统货物运输方式正向集装箱运输方式转换。日益增加的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对集装箱码头的生产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生产方式不仅限制了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速率,而且增长
港口与城市经济之间关系密切,彼此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一种协同发展关系。港口对其所在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港口发展离不开所处区域,城市经济发展也会带动港口真正发展。江苏省沿江港口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长江中上游大宗物资转运和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同时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构建长三角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载体。江苏省扬子江城市群地区生产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观察富氢水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所致膝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关节屈曲度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探讨富氢水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膝关
贵金属纳米材料因具有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SPR),被广泛应用于光学探测器、光学传感器、光学吸收器等非线性光学器件中。作为一种贵金属纳米材料,金纳米棒具有两个局域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