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课异构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以数学概念教学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gy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电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需要为教师提供有效而便利的交流平台.同课异构指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广泛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想,根据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构想,之后付诸实践.同课异构是优化教学活动和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的教研活动中越发得到重视,是当今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为探究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有效建议,以便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同课异构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围绕福州市某中学高一高二年段展开,以两位教师同一内容两节课的横向对比以及同一教师同一内容两节课的纵向对比为研究思路.通过采集课堂实录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课程评价量表、访谈调查等方法,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维度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比较,旨在分析影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通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横向对比分析得知,教学过程、学习活动的指导、教学机智以及教师专业素养极为显著地影响了教学实施的效果;通过概念教学纵向对比结果分析发现,优化教师教学“问题串”设计明显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据此本文提出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若干建议:在备课、磨课以及课后反思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纳评课教师建议,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找到方向,并围绕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情选择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为目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为目的,优化教学评价.
其他文献
近年来,高中数学联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圆锥曲线试题是数形结合的典型,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高中数学联赛的一大考点.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2014-2019年高中数学联赛试卷(包含各省市预赛及全国决赛)中的圆锥曲线试题进行研究.本文的内容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阐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介绍了波利亚的解题理论,详细论述其解题四步骤,并以表格的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它能够把零散的、繁多的知识结构化、整体化,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思路条理清晰地展示出来.当前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大都采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对于单一题目的讲解,而忽视了习题背后对于知识点与思路方法的整体构建,难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习题教学之中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然而构建与完善思维导图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而合作学习却可
高考制度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教育选拔制度之一.自中国提出新一轮教育改革创新活动后,其对于高考制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而高考试卷便是高考制度改革最直接的体现.本文主要对2017年至2019年全国数学理科Ⅰ卷、全国数学文科Ⅰ卷、浙江卷从试卷题型结构、试卷内容、数学核心素养考查情况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得出如下结论:(1)试卷题型结构:在题型结构上,全国Ⅰ卷文、理试卷与浙江
教育部在《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中强调,在数学试题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一大重要载体,无疑会出现在各个地区的高考数学试题中,并且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还会继续增加,成为高考的一大亮点.然而目前有关数学史与高考的研究很少,多停留在对个别题目或者某地区某年的试卷评析.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总结了数学史融入高考数学试题的5个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六项数学核心素养,其中,逻辑推理素养贯穿了学生数学学习生涯的始终,数学的学习能力与逻辑推理素养相互促进.纵观当前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教学设计,许多教师在教学前,并未梳理清楚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价等关键点之间的联系,而逆向设计模式就要求教师具有与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相关的目标意识.由此,笔者展开了基于“逆向设计模式”下培养高中数学“逻辑推理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主题是如何通过逆
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7年的新课标中提出了高中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着手研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学案作为一种与许多先进教学理念相契合的本土化教学载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导学案相结合,探究培养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的设计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
数学概念在数学学习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线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常常是先直接给出概念,再对概念进行变式以达到概念的巩固和深入理解.这种做法实际上忽视了概念的过程性.随着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我们应该意识到,数学概念教学既要注重其结构性(对象),也要注重其操作性(过程).国外的APOS理论和我国的变式教学都注意到数学概念的这两个方面,能够为概念教学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导.二者也具有许多类似的地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素质教育一直是热门话题,高考也正在改革,但应试教育依然存在.因此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很大一方面要落实到如何提高考试成绩.所以,高中数学复习课必然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但目前较多研究得到的结论都是来自于实践经验,基于理论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少.当前教育学上的认知理论有很多,ACT-R理论作为其中一种,主要是研究用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应运而生.而数学运算素养在数学核心素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也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学科价值.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教学中,数学运算素养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和作业批改法.首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将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三大主线.这说明了函数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由于函数的知识比较抽象,对高中生思维水平要求较高,导致许多高中学生对函数知识理解有偏差,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变式教学是我国盛行的教学模式,不同学科都在尝试运用变式教学生成高效课堂,尤其是数学学科.本篇论文从过程性变式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将过程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