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企业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控制权和经营权往往会逐渐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因而会随之出现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所有者只有不断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监督,才能为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营业绩提供保障。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项治理机制,从经营目标、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和合规性目标等方面入手,在企业内部治理中起着系统性的作用,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司的错误行为,从而有利于企业改善其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并有效保障其经营效率和效果。与此同时,由于破产清算威胁的存在,公司所处的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环境通过给经营者带来无形的压力,充当起外部治理的角色,提高管理者努力经营的动力,大大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提升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水平。
本文选取2007-2018年我国沪深两市所有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以现金周转期(DWC)作为替代变量评价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选取迪博内部控制指数(ICI)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最后以行业勒纳指数(HLI)来度量企业所处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并将其作为调节变量,先后探讨了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营运资本周转效率的影响和具体作用路径,以及在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下二者关系的变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该正向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即内部控制水平越高,企业现金周转速度越快、现金周转效率越高,而这种正相关作用是通过同时缩短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来实现的,且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存货周转期的缩短幅度要大于应付账款。(2)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作为调节变量对内部控制与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即企业所处的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促进作用,间接证明了企业内部控制和产品市场竞争在提高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时彼此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而且上述削弱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
最后,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广大企业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以及不断提升企业自身营运资本管理效率提供经验借鉴。具体对策建议分别从强化营运资本管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以及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几方面展开。
本文选取2007-2018年我国沪深两市所有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以现金周转期(DWC)作为替代变量评价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选取迪博内部控制指数(ICI)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最后以行业勒纳指数(HLI)来度量企业所处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并将其作为调节变量,先后探讨了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营运资本周转效率的影响和具体作用路径,以及在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下二者关系的变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该正向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即内部控制水平越高,企业现金周转速度越快、现金周转效率越高,而这种正相关作用是通过同时缩短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来实现的,且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存货周转期的缩短幅度要大于应付账款。(2)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作为调节变量对内部控制与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即企业所处的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促进作用,间接证明了企业内部控制和产品市场竞争在提高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时彼此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而且上述削弱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
最后,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广大企业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以及不断提升企业自身营运资本管理效率提供经验借鉴。具体对策建议分别从强化营运资本管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以及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几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