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环,被广泛应用于执行各类重复任务,为了更高效地完成给定任务,基于任务优化设计机器人机构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传统的机器人机构设计没有统一的求解框架,对设计者的要求较高,同时设计周期较长。因此本文研究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非冗余串联机器人的机构及其作业位置优化设计方法,以自动生成一组满足作业任务要求且远离作业奇异点、具有良好运动灵巧性的机器人机构及其作业位置参数的Par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环,被广泛应用于执行各类重复任务,为了更高效地完成给定任务,基于任务优化设计机器人机构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传统的机器人机构设计没有统一的求解框架,对设计者的要求较高,同时设计周期较长。因此本文研究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非冗余串联机器人的机构及其作业位置优化设计方法,以自动生成一组满足作业任务要求且远离作业奇异点、具有良好运动灵巧性的机器人机构及其作业位置参数的Pareto解集。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机器人机构及其作业位置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构建:确立作业任务的描述方式,定义机器人连杆、环境和任务之间的坐标系以描述机器人执行任务时的操作,分析、推导与任务相关的机器人性能评价指标;将运动学任务要求映射为机器人机构及其作业位置的优化设计问题,构建了以任务可达性为约束条件,以各向同性指标、关节角度指标和机构尺寸指标为优化目标的机器人机构及其作业位置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框架。为解决基于任务驱动的机器人机构及其作业位置优化设计过程中可达性约束的检测问题,研究非冗余串联机器人的通用逆运动学求解方法:根据非冗余串联机器人的逆运动学特点,将逆运动学问题建模为一个多模态优化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RS-CMSA(Covariance Matrix Self-Adaptation Evolution Strategy with Repelling Subpopulations)多模态优化算法的离散轨迹点的通用逆运动学求解方法;进一步地,对于连续轨迹,在多模态优化算法求出初始任务点对应的所有逆解基础上,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后续轨迹点进行迭代求逆,从而得到连续轨迹对应的所有逆解。仿真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RSCMSA多模态算法可求出任意机器人机构型式关于轨迹点的所有逆解,进一步结合阻尼最小二乘法的逆运动学求解方法可以获得连续轨迹的所有逆解。基于通用逆运动学求解方法,提出一种内、外层嵌套的机器人机构及其作业位置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其中外层使用基于Pareto最优理论的NSGA-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机器人运动机构及其作业位置的优化设计;内层通过调用逆运动学求解模型判断机器人的任务可达性,以筛选出可行的机器人机构和作业位置参数。此外,为提高算法的收敛性和效率,基于初始个体优选策略,将可达性约束作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CMA-ES(Covariance Matrix Adaptation Evolution Strategy)算法获取满足可达性约束的初始可行种群的方法。对于给定作业任务,进行机器人运动机构和作业位置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内、外层嵌套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生成一组任务最优型机器人机构及其作业位置的Pareto解集,所有解都满足任务可达性,并且在各个性能指标上都表现良好;对于给定具体任务和机器人,以UR3e为例进行作业位置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也可单独用于优化机器人基座与作业对象的布局,使机器人能更高效、高质地完成任务。
其他文献
情绪压力会给人们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心理学和医学上主要表现为紧张、不适、焦虑和抑郁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给人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日益显著,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进行情绪压力识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模态情绪压力识别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多模态情绪压力识别研究数据集不够丰富;(2)多模态特征表示较为简单;(3)多模态信息融合不充分;(4)模态数据可能
无人直升机机动性好、易实现悬停、低空飞行、无人员伤亡等优点,使得其在民用和军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前景。无人直升机处于悬停锁尾状态时,保持其姿态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尽量减小外部风扰和内部信号耦合的影响。大部分无人直升机航向通道均采用的是PI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该结构简单、参数少、便于在工程中实现,但是对于无人直升机这种扰动较为强烈的系统则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何在保证跟踪性能前提下提升系统抗扰能力
植物纤维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且来源广泛的可再生资源,以其为原料制备环境友好型生物基材料不仅能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还能提高植物纤维资源的利用率。然而植物纤维复杂致密的氢键网络和高的结晶度,使分子链运动所需能量非常高,从而造成其熔融温度远高于热分解温度,无法进行熔融加工。因此植物纤维热塑化改性及加工技术对拓展生物基塑料的种类及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连续闪爆预处理与水相羧化-接枝改性相结合的植物纤
为有效检测小型管件表面的典型缺陷,提高小型管件制造表面陷检测效率。本文以“小型管件制造表面缺陷荧光渗透图像拼接处理与检测技术”为题,重点研究基于荧光渗透法的图像配准、图像融合、语义分割技术,开发小型管件制造表面缺陷检测试验装置,实现图像拼接、缺陷定位、缺陷识别、缺陷等级评定等功能,这对于促进管件制造表面缺陷检测的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研究工作得到广东省特种设备检
为了缓解电力输送需求高速增长但新建电能输送走廊日益困难的现状,集群化敷设方式在新建XLPE电缆线路中的使用越发广泛。在集群敷设电缆的设计过程中,用于指导导体截面选型的基于IEC方法或者国标制定的电缆线路载流能力往往是一个保守值,不利于电缆资源的高效利用。且目前对集群敷设电缆热计算和最优化选型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研究计算集群敷设电缆导体温度分布时往往假设电缆群中各电缆负荷相同或人为设定负荷数
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能维持光生电子和空穴的高氧化还原能力,然而氧化还原能力较弱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在Z型传递的过程中会发生复合,从而导致了Z型异质结体系量子效率的下降。因此本论文旨在构建一种既具有高氧化还原能力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又具有高量子效率的双通道载流子转移结构,将具有这种结构的光催化剂应用在去除难降解有机
木质纤维生物质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它主要由纤维素、木素和半纤维素通过不同化学键连接而成。由于复杂的结构与组成,使得其高值化利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尤其是对木质纤维生物质全组分的直接利用。化学酯化改性是一种提高木质纤维生物质可加工性能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然而,对改性后的木质纤维生物质全组分的进一步应用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因此,本文以蔗渣为木质纤维生物质原料,研究了不同蔗渣酯化改性产物用于
近年来,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为典型代表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群众身心健康。为了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我国自2013年以来贯彻实施了一系列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牵头的大气污染防控对策和具体方案,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部分城市PM2.5污染超标的现象。偏重工业的产业结构、偏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偏公路运输的交通结构决定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
精密制造过程、仪器仪表内部及贵重物品的储存等行业对空气湿度的准确度要求较高且除湿空间小,而传统除湿技术存在设备复杂、热惯性大等缺点,不适用于小空间环境中高精度的除湿要求。电解质膜除湿技术通过低压直流电场驱动空气中水分子的电解和转移,具有结构紧密、体积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可实现精准、便携、节能的除湿,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除湿技术。电解质膜除湿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膜电极、钛网导电板及空气流道,其中膜电极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生活垃圾填埋场规模越来越大,导致许多填埋场亟待扩容。大梅山(化名)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采用了加筋土坝作为垃圾挡坝的扩宽加高结构,坝高由20m提升至35m,坝体下游坡度达到42.3°(竖向:水平为1:1.1)。对比国内外垃圾体挡坝工程实例,该挡坝具有高度大、坡度陡,采用全断面土工布加筋,尤其是采用无粘性的级配碎石作为坝料等特点。由于以往类似工程很少,对其变形特性与稳定性认识不深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