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眼球震颤遗传家系GPR143基因突变的鉴定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 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一个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中国人先天性眼球震颤(CN)家系的临床表型以及遗传特性进行研究,提取被研究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建立临床资料与血标本库。2.筛查本研究家系的致病基因,将参与研究的CN-HN001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行测序分析,定位致病突变。3.分析本研究CN-HN001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所引起的编码蛋白的改变。方法:1.CN-HN001家系的资料采集:采集受试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型、遗传特征、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确定家系遗传方式并绘制遗传系谱图,分析整理临床资料并建档。受试成员抽取外周静脉血并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经纯度鉴定符合标准后再置入-80℃冰箱留存备用。2.采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CN-HN001家系先证者的DNA进行检测并比对基因组数据库中的DNA序列,从候选基因中筛查出本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对致病突变位点进行筛查。3.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疑似基因的突变位点进行验证,并在家系内成员以及家系外成员中均采用Sanger测序验证。4.初步分析致病基因上的新突变对编码蛋白的影响。结果:1.根据遗传特征明确该研究CN-HN001家系为一个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CN家系;提取了所有受试者的基因组DNA并鉴定其纯度均达标;规范建立了家系的临床资料库及血标本库。2.先证者的DNA样本检测显示其在GPR143基因上第4号外显子之后的剪切区存在一个可疑致病突变,为半合子剪接突变c.360+5G>T。3.先证者发现的疑似致病突变行Sanger测序后证实存在。经家系内验证该突变呈现表型与基因型共分离,明确此突变为该研究CN-HN001家系的致病突变。经100个家系外正常健康人群验证均没有发现此突变位点。4. GPR143基因上的突变最终造成了其编码蛋白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致病性。结论:1.本研究家系为一个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CN家系:家系临床资料库及血库的建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保障。2.本研究发现了GPR143基因在中国人CN家系中的新的突变位点剪接突变c.360+5G>T,并对此位点进行成功的定位,各基因组数据库及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丰富了GPR143基因的突变谱。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及术后短期(1周)应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M),
王家卫电影强烈的作者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影片所选取和表现的特殊都市空间,及其所承载和象征的都市人的内心空间,这是对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理论的绝好体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