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北斗信仰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上古时期就盛行着各式各样的自然崇拜和鬼神信仰。天神地祗纷繁复杂,如上帝、社稷、山河、鸟兽、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等。在这诸多的信仰对象中,对北斗的信仰可谓是华夏上古先民最早产生的宗教信仰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宗教信仰。在古代先民意识中,北斗神曾是生杀予夺、至高无上的大神,受到最高规格的祭祀和膜拜。有关北斗信仰的遗存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直到如今某些地区的丧葬习俗中依然保存有北斗文化葬俗,可谓贯穿整个中国历史未曾中断。考古资料表明,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濮阳西水坡45号墓中,已经出现由蚌壳堆塑的三角形与两根人胫骨构成的北斗形象,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中也出土有朱书“斗”字及二十八宿的漆木衣箱。汉代以降,北斗题材的壁画、石刻、墓砖及随葬品更加普遍。如山东嘉祥武氏祠北斗“帝车”石刻,河南南阳市麒麟岗汉代“诸神及南斗、北斗”画像石,绘有北斗图案并书“黄神北斗”、“北斗君”等字样的解注瓶,后世墓葬中经常出现的“七星板”……,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北斗信仰。另外还有一些北斗信仰的变体形式,如随葬品的摆放(是否按北斗形状排列),随葬品的数量(是否7或7的倍数),名称中带“斗”字的器物(斗瓶),形状像斗的器物,以及一些俑或人像(北斗星君)……,都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重新审视。殷商甲骨文多处出现关于“斗”及祭斗的记载,后世的诸多文献也对当时人们的北斗信仰有所描述。根据这些文献的记载,似乎在古人的宗教意识中,北斗兼具降福、延寿、占卜、厌鬼、兵、修仙等多重宗教职能,并且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还会呈现出不同的而貌。因此需要结合考古遗存,对文献中提到的各种北斗信仰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通过对北斗遗存和北斗文献的系统归纳和类型学分析,笔者以时间为线索将中国古代北斗信仰的发展脉络分为孕育期、萌芽期、成熟期、转型期、兴盛期及衰落期六大阶段。同时在每一阶段中分类型、分地域细致考察当时北斗信仰所呈现出的文化面貌和宗教特点:史前时期(孕育期):新石器时期,北斗曾离北天极很近,极有可能被作为当时的极星。同时,由于北斗拥有指方向、定季候等诸多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功能而受到华夏先民的尊崇。殷周时期(萌芽期):殷商时期已经出现对北斗的大规模祭祀活动。周代某些思想流派开始注意到北斗在天空中的独特地位,并逐渐衍生出了“魂归斗极”的死后世界观。秦汉时期(成熟期):秦汉时期为北斗信仰全面发展的时期,基本上奠定了后世北斗信仰的主要框架。随着北斗逐渐远离北天极,北斗的神位下降,被视为天帝之车;在汉纬中又将北斗附会成黄帝之精;占星术士对北斗尤为重视,认为通过观测北斗附近的天象变化能够了解君王的功过夭寿及官员优劣等诸多信息;由于在天象中,北斗“帝车”之下压着“天尸”鬼宿。所以北斗又被赋予压鬼辟邪的神学职能,用以解除注祟,护佑生人;此外,在东汉时期,北斗主杀的观念已初露端倪,是为魏晋北斗注死信仰之滥觞。魏晋南北朝(转型期):魏晋之时的原始道教逐渐将北斗信仰吸收消化,并重新赋予其新的宗教内涵,使得北斗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面貌和神君化的转型。并衍生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的司命神信仰以及鬼官北斗这样的仙官体系,进而发展出一系列的北斗道法,强化北斗在道教修炼过程中的辅助功能。此外,上至北齐,下至今日仍在使用的七星板葬制更是反映出世人欲魂归斗极的终极愿望和北斗对于道教修仙的重要作用。隋唐宋明(兴盛期):唐宋之际,出现了系统而完备的北斗道经和拜斗科仪。认为北斗掌管人之寿命福禄,崇祠北斗可以消灾去厄,延命致福,甚至认为“万法皆从斗出,万律皆从斗役”。在宋元之际已经发展并完成了以北斗信仰为基础的“斗姆——九皇”信仰体系。有研究显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南京城城垣设计成南斗与北斗拼合而成的葫芦形,其死后所葬之孝陵中的建筑也依北斗位置排列。可见明初之时北斗信仰影响极大。清代以降(衰落期):清代以降,有关北斗信仰的文献较为匮乏,明显呈现出衰落的迹象。遗迹现象中也鲜见北斗文化的踪迹,仅少数地区的民俗中还保留有“七星板”、“七星钱”等丧葬习俗。同时在文章中,笔者还分析了北斗信仰产生的原因;揭示了北斗厌胜信仰的星象学渊源;细致梳理了北斗与天帝、太一、天一等至上神信仰的源流关系;北斗与黄帝之间的神秘联系以及北斗对君王治术的指导作用;并且重新归纳整理了北斗司生杀之信仰以及北斗在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意义。基本还原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北斗信仰的文化面貌及宗教职能。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选题新颖。北斗信仰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物崇拜之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宗教、思想史等学科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本文兼顾考古资料和古代文献两大方面的内容,对中国古代北斗信仰有关的实物遗存和历史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考察北斗信仰的历史发展脉络,揭示其发展规律。第二,本文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以宗教学的视角对考古材料进行整理和解读,之前鲜有学者尝试。首次根据宗教职能,将墓葬中的北斗文化遗存分为天象图类、厌胜器类、星占类及其他类四大类型,并分别从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文化学等多维视角出发,结合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诸多材料,考察各种北斗文化类型的历史成因、发展脉络、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宗教意义、影响范围等一系列问题。第三,首次对中国古代墓葬中的天象图内容进行了分区、分期的系统梳理,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天象图比对研究,探讨古人在墓葬顶部绘制天象图的意义所在。并通过对解注器上的北斗图案及文字分析,结合北斗压鬼宿的天文现象,揭示出北斗厌胜信仰的星象学起源。
其他文献
西安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三工区为了摆脱抹灰笨重体力劳动,提高抹灰工效,试制了自动抹灰机。一、构造本机主要分三个部分,即抹灰、升降、行走。 1.抹灰部分:由抹灰筒、抹灰板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势小鼠脾细胞凋亡、凋亡基因Fas、FasL及ER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E2时去势小鼠脾细胞的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Fas、FasL及ERn
与传统资源及电子期刊的馆藏建设相比,学术电子书的馆藏建设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出版商对学术电子书的销售限制和使用限制与图书馆采购诉求之间存在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并达到
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术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及追踪随访我院2005-2009年收治的95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
目的:研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PLT≤20×109/L)的血栓弹力图指标与出血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108例PLT≤20×10~9/L的患者分为出血组和不出血组,并对他们的血小板计数
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身份的印裔作家V.S.奈保尔是当今英国文坛上最引人瞩目的移民作家和后殖民作家,同时也是引起争议最大的作家。在小说《河湾》中,奈保尔将其对后殖民的关
电视节目跨界主持人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千人一面”到“各有特色”。跨界主持人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刺激了主持人行业的自我提升,而且开发了电视节目策划的新思路。在未来的电视节目发展中,跨界主持人更加具有优势地位。电视节目跨界主持人的生成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宽松的外部环境催生了主持人行业多样化的态势,电视媒体产业化经营的包容性、主持人行业选拔途径的开放性以及媒介在市场竞争思路转变中具有的创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传统透明度的测量方法有铅字法、塞氏盘法、十字法等,测量过程十分复杂且受诸多因素干扰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传感器,实现水体透明度在线监测的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D_(73)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100例乳腺癌的肿瘤组织及60例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