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不同课程幼儿园教师数学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以使用蒙氏数学与浙江省编教师用书的两位教师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又受其所用的教师用书的影响。   本研究以幼儿数学教室观察量表——环境和教学“ClassroomObservationofEarlyMathematics—EnvironmentandTeaching”(COEMET)中教学部分量表为观察工具,以杭州市分别使用《蒙氏数学》与《浙江省编教师用书》两所幼儿园的两位大班教师为观察对象,以两位教师的19个数学教学活动为观察样本,以SPSS16.0为观察数据统计工具,研究使用不同教师用书的两位教师数学教学行为的差异性以及影响这些差异的教材因素。   观察数据分析结果:在“数学重心”、“教师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师幼互动”、“教师对幼儿的期望”、“教师引出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支持幼儿概念性理解”五个大项目上,两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差异。其中,“教师对幼儿的期望”项目上的教师行为差异主要受教师个人性格与风格的影响,其余四个项目上的行为差异受到教材因素的影响。   教材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在“数学重心”大项目“教师向幼儿展示的数学概念都是容易理解的”子项目上,B教师教学行为显著优于A教师,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材。(2)在“教师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师幼互动”大项目“教师通过唤起幼儿数学想法以及关注幼儿的数学想法开始课程”、“数学活动开展的进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数学活动开展的进度符合幼儿的需要/数学活动开展的进度适合活动的目的”、“教师的管理策略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对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以及活动的目标而言,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合适的”四个子项目上,B教师教学行为显著优于A教师,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材。(3)在“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项目“教师要求幼儿分享、澄清、调整他们的数学思想”、“教师促进幼儿的回复”两个子项目上,B教师教学行为优于A教师,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材。(4)在“支持幼儿概念性理解”大项目“教师给予了‘刚刚足够’的帮助”这一子项目上,B教师教学行为显著优于A教师,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材。   研究结论:(1)《蒙氏数学》教学内容具体且课堂情境化的呈现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2)《蒙氏数学》活动设计中提供的故事、谜语、游戏等情境化导入,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3)《蒙氏数学》提供的包含操作内容与操作材料的《操作册》,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4)《蒙氏数学》活动设计中提供的操作、游戏、探究等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育建议:(1)《幼儿园教师用书》中的数学活动内容设计应该基于成功的课例;(2)《幼儿园教师用书》中的数学活动设计应该重视情境化与数学思维化的导入;(3)《幼儿园教师用书》应该提供充足的数学教学辅助材料与教具学具;(4)《幼儿园教师用书》应该大量采用操作、游戏、探究等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数学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学习时间分配是元认知控制的一个重要成分,直接影响着被试对记忆对象的选择和识记,反映着被试对自身认知资源的调控能力。学习者是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研究
近年来,阅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再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
现代信息社会的复杂性是以动态变化的庞大的信息网络及多媒体和各种教育技术的使用为特征。一个快速变化的劳动分工市场要求更灵活的劳动力,将直接导致知识密集型工作在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