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平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一直追求的美好理想。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合理,它追求的是合理性。当今,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教育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发达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成为各国普遍比较重视的部分,教育也因为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所以,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教育公平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教育学的视角,我们认为教育公平应该包含三层含义:教育权利的公平、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分析教育公平的特点: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相对性和理想性。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强制性的特点。从产品属性方面探讨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更偏向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应该为公民提供并予以保障。教育公平与教育制度的合理公正是统一的。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教育制度首先应坚持的原则是:机会平等原则、尊重差别原则、弱势关怀原则。我国家的教育公平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缘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城乡教育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城乡义务教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硬件配置和师资配置方面。特别在师资差距方面:农村教师分布不均衡,代课教师尚未解决;农村教师学历、职称层次低,存在所教学科不相符;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突出;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流失严重。除此外,城乡二元体制下,义务教育公平面临的突出问题: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可以讲,当前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最大的突出问题是,进城务工子女的进城受教育难,进城务工子女的受教育条件差。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制度障碍。户籍制度本身及其延伸出的相关政策已经成为城乡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障碍。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二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经济原因。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过低。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在全国公共教育支出的比重偏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不合理。三是农村教师待遇低是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建设的困境。农村教师经济待遇低。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不完备。四是农村义务教育监管不力是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教育法制不够健全。教育督导落实不到位。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项综合的工程。国外的优秀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意义。制度建设是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保障。一是明确政府责任,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制度。加强制度创新,以制度促公平,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和公共服务观念,政府要营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政府需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引入弱势群体参与决策机制;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国家对弱势群体的资助补偿制度。二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完善各级政府经费分担机制;完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拓宽多种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三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农村教师待遇和编制问题;妥善解决农村教师待遇和编制问题;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引进师范毕业生相结合。四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督导制度。建立健全教育法制,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加强政府义务教育督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