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调查与整理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广州是岭南地域核心城市,广州地区著名中医学术经验,既源自于传统中医药学学术体系,也是岭南历代医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广州地区著名中医在对当地人民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过程中,也留下了反映他们学术经验的重要载体——治病验方。对这些验方进行发掘收集调查整理研究,是传承与发扬岭南地域医学乃至传统中医药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在于此,即旨在抢救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和发挥区域中医药资源优势和临床特色,为广州地区名老中医验方的开发利用、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研究方法本论文注重顶层设计。首先是关于广州地区“名医”概念与“验方”界定。名医是一个时期中医学术和临床疗效水平的主要体现者,本论文研究的“名老中医”以及“名中医”的称谓以政府命名为依据,初步统计有177人,涵盖1979年以前省市确定的名中医、1991年以来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管局确定的三批老中医药专家以及广东省确定的两批名中医。验方则是指经临床检验应用有效的药方,其出自名医本人在长期临证实践中,运用中医学理论指导形成的学术经验结晶,它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经长期临床验证,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区别于民间的偏方或古代医书上的流传方。具体研究方法有:公文征集法。关于广州地区“名医”概念与“验方”界定,为政府部门以公文征集名医验方方式提供保证。通过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以各大院校和医院为依托,向名医本人及其有直接师承关系的后人发稿征集以确保收集资料的可靠性,公文征集是本论文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采访调查法。公文征集得到的验方有局限性,名医验方研究必须进行采访调查,本论文验方来源有直接采访名医其本人获取,对已去世的名医,则采访调查其亲属后人以及有直接师承关系的弟子,并辅以座谈、采访、录像、查阅有关资料等多种形式结合,力图以验方为主的形式反映名医学术经验。发掘收集法。重点对1978年以前的名老中医,难以用公文征集方式取得验方者,则需发掘他们宝贵经验,以收集资料为主方式,在中山文献馆和医院的档案室、病案室、院史馆等部门,内容包括年谱、文物、医案、医话、验方、治法等,力图全面反映名医学术经验。归类整理法。主要是对验方文献按照学科病种进行整理与归类,收录入合理验方,剔除部分缺乏把握者。这次调研中,所收集到的反映其学术经验的资料主要是名医所编的讲义、讲稿、专著,这部分验方资料大部分被保留。统计分析法。验方药物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管理,对精选的709首内服验方的药物信息以0、1为代码录入电脑,使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提取药物信息。包括内科各系统病证和常见病多发病用药统计分析。验方评述法。对名医验方的组成、验方学术渊源、验方的理论基础、验方的运用经验作简要评述与分析,通过验方评述对广州地区名中医理论学说进行凝练,总结名医的学术经验与临证特点。按照以上研究方法最后形成学位论文,本论文共整理出验方884首,其中内服验方709首,外治方93首,食疗保健方69首,院内制剂13首。研究结果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调研与整理概况,重点收集整理出134位广州地区名老中医的相关资料,其中有验方资料的88位,具体情况如下:①“广州中医药大学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刘赤选(10首)、邓铁涛(79首)、赵思兢(76首)、沈炎南(26首)、何竹林(20首)、关汝耀(3首)、林建德(3首)、钟耀奎(9首)、陶葆荪(6首)、周子容(2首)、李仲守(1首)、刘庆思(1首)、关济民(1首)、李耀芝(1首)14人,共237首验方;②“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罗元恺(39首)、刘仕昌(18首)、黄耀燊(11首)、杨志仁(20首)、蔡荣(2首)、何志雄(1首)、黎炳南(19首)、王德鉴(9首)、周岱翰(8首)、刘亦选(2首)、欧阳惠卿(1首)、熊曼琪(1首)、丘和明(2首)、王士贞(1首)、陈纪藩(2首)、陈镜合(3首)、崔学教(1首)、刘国普(1首)、许鑫梅(1首)19人,共160首验方;③“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张阶平(107首)、文子源(10首)、岑鹤龄(13首)、甄梦初(17首)、梁乃津(23首)、林夏泉(6首)、刘茂才(1首)、余绍源(6首)、黄春林(2首)、刘伟胜(8首)、梁冰(8首)、李丽芸(4首)、张梅芳(5首)、邓晋丰(5首)、榻国维(2首)、罗笑容(2首)16人,共217首验方;④“广州市中医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吴灼燊(6首)、郭梅峰(9首)、区少章(6首)、罗广荫(3首)、刘惠纯(1首)、杨干潜(1首)、刘恩祺(2首)、何广贤(2首)、吴维城(4首)9人,共34首验方;⑤“广东省人民医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陈治平(93首)、李钰琳(13首)、黎达英(1首)、周伯康(4首)、黄松柏(2首)、卢宗强(6首)、邱志楠(5首)7人,共214首验方;⑥“中山大学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黄火文(5首)、罗致强(17首)、李俊彪(3首)、董岳琳(2首)、潘静江(1首)、黄省三(10首)6人,共38首验方;⑦“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邱健行(10首)、卢桂梅(6首)、钟玉池(13首)、胡肇基(11首)4人,共40首验方;⑧“暨南大学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沈英森(7首)、蔡康保(3首)、汤国杰(1首)3人,共11首验方;⑨“广州市荔湾区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郭兆仪(5首)、梁天照(2首)、梁端侪(1首)、区金浦(2首)、杜蔚文(1首)5人,共11首验方。本论文共整理出验方884首,其中内服验方709首,外治方93首,食疗保健方69首,院内制剂13首,形成40余万字的《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精选》(详见资料附篇)。内服验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以及温病等7个专科,总计126个病证。其中内科验方444首,涉及47个病证,包括肺系病证(57首,6个病证)、心系病证(38首,6个病证)、脾胃系病证(67首,9个病证)、肝胆病证(128首,10个病证)、肾系病证(47首,5个病证)、气血津液病证(59首,6个病证)、肢体经络病证(46首,5个病证);外科验方有49首,分为5大类19个病证;妇科验方有56首,分为5大类19个病证;儿科验方有52首,包括15个病证;五官验方有50首,分为4大类病的20个病证;骨伤验方有17首,分为3大类病证;温病验方有43首,分为3大类病证。第二部分是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研究评析,包括验方的药物统计分析和学术评述。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药物统计分析,709首内服方共涉及药物553味,岭南中草药401味,广州地区名医用药重健脾祛湿化痰,清热凉血养阴,喜用岭南中草药,重视五脏辨证。五脏系统病证的用药统计分析得出:①肺系病证治疗时以止咳化痰平喘为主,辅以宣肺解表,益气养阴,止血;久病加用益气养阴、补肺滋肾之品。②心系病证采用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的原则,化痰祛瘀同补益气阴相互配合。用药以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为主。③脾胃系病证常肝胃同治,健脾益气同理气养阴并举,润燥结合、升降相唯、清养并用。用药以理气止痛为主,辅以养阴生津、健脾益气。④肝胆病证以补养肝肾之阴,扶脾益气为根本,佐以平肝潜阳、清热燥湿;用药多和剂,调和肝脾,而理气和血、养阴益气、清热燥湿药要配合使用,润燥结合。⑤肾系病证治疗上攻补兼施,清补兼用,用药以健脾补肾,清热利尿为根本,’佐以益气活血,解毒止血。使不燥不寒,泻中有补,寓补于泻,相辅相成,共奏其效。广州地区名中医在辨治常见病多发病时,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性:①治疗咳嗽常止咳化痰平喘并举;具体治疗时,止咳常宣降结合,化痰多以温化为主配合清热化痰,久病累及脾肾应肺脾肾兼顾。②胃痛的治疗上常疏肝和胃、健脾养胃并举、气阴两顾,存在“肝脾同治,脾胃分治,重在调气”的特点,并注意饮食调养。③积聚治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用药以健脾益气除湿,滋阴行血理气为主,且活血通络与滋阴养血理气药常配合使用。④辨治淋证多从脾虚湿盛,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入手,实证用药以清利湿热或疏肝理气,消瘀化石为主;虚证多以气虚为主,治宜健脾益气,兼能利湿。⑤癌病治疗上养阴救液以治其本,攻毒散结以治其标;扶正与祛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⑥痹证以驱风祛湿,滋补肝肾为基本大法,善用藤类和虫类药祛风湿、通络宣痹。研究结论本论文首次系统对广东省广州市政府部门所授予的省市级名(老)中医的验方资料进行调研和整理汇编,共整理出88位名(老)中医的884首验方,并按照临床学科以及病种分类,形成《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精选》,是为创新点之一。精选之验方,虽未能全面反映广州地区名医临证用药丰富学术经验,但观一斑足以窥全豹,也反映广州地区名医临证善于辨别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注意岭南地理炎热潮湿气候环境,结合人体气阴相对不足禀赋素质,善于应用地方中草药材。处方用药治则,或清热凉血解毒,或健脾祛湿化痰,或益气养阴滋肾,或养肝护心理肺,或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或通利并重攻补兼施,名医验方为广州民众医疗卫生保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本论文创新点之二,从中医五脏系统辨证用药角度对名医内服验方进行药物统计分析和学术特点评述。认为广州地区名医验方重视五脏辨证,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辨治特色,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在学术上具有继承性、区域性、实用性、兼容性及创新性特点。本研究工作难度大,尚有部分名医的验方资料未完成,后续研究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更深一步研究,力求最全面整理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并借助数理分析工具,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发现疾病与药物、疾病与脏腑的相关性,寻找疾病治疗的共性与特性,为广州地区名老中医验方的开发利用、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正>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它的栽培史可以上溯到一万年以前。20世纪7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是目前国内关于葫芦
会议
目的观察探究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颅脑外科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48例,依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参照治疗
总结近代林下规模化养鸡的实践经验,充分利用林下 生态散养鸡的各方面优势,达到促长增重增收与常见病防治 全面兼顾的效果,为林下养鸡业提供成功的防治技术.
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软实力为对象进行研究。文章以五个理论为指导,社会学说的符号互动理论、语言学说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国际关系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文章阐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类型及其特性,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途径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已有研究生教育中的单一学科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科技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就具有复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
文章将社区服务界定为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商业化服务的组合,对“营利”性的商业服务与“福利”性的公共服务加以区分。在此基础上,针对成都市社区服务近20年发展历程中存在的“
有“世界经济发动机”之称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是世界列强和商业垄断跨国公司的必争之地,竞争的激烈决定了中国蜂产品市场开拓的复杂性、艰难性及其重要性。21世纪以来,众
近期,雾霾天气引发了人们对PM2.5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办公室等密封环境中,空气质量相当于室外污染的4-5倍。在人体脏器中,肺癌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差。那么如何呵护我们的肺部呢?t
平凉地属泾河流域,大量考古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000多年,这一带已经形成并分布着广泛的群居部落,有众多人口。他们不仅从事畜牧、渔猎,而且已经开始经营原始农业。有了定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