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洪涝灾害分布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henze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涝灾害是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玉米生产受其影响较大。本文基于黑龙江省63个气象站1965-2014年的日平均降水量、月平均降水量以及14个代表性站点的玉米单产数据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基础数据的筛选、缺测插补、整理和计算分析,采用Z指数、倾向率回归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小波分析、空间插值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黑龙江省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包括重涝、中涝、轻涝)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黑龙江省农业应对洪涝灾害和玉米布局结构调整提供数据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黑龙江省近50a平均降水量为519.88mm,以8.643mm/10a的速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降水偏少,80年代和2010年以后降水偏多,尤其是在2013年达到近50a最大值,90年代降水变化不明显。年降水量在1973年、1983年、1995年、1998年和2012年前后均发生突变且存在26a,14a和3~4a的周期振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少。春季和夏季降水起伏较大,秋季呈下降趋势,冬季则比较稳定。整体上,黑龙江省近50a降水量空间分布呈现出西部少、中部和东部多的形态。(2)黑龙江省近50a发生重涝6a,重现期8.3a;中涝7a,重现期7.1a;轻涝7a,重现期7.1a;正常年份有12a,重现期4.2a。洪涝指数具有18a,10a和3~4a的周期振荡。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10年以后都属于黑龙江洪涝灾害发生的高发期。四季中,除了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都有洪涝灾害的发生。重涝只在夏季发生,中涝和轻涝,春季、夏季和秋季都会发生。四季洪涝灾害发生站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3)黑龙江省全省13个区域近50a发生28次重涝,频率高值区出现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地区;发生74次中涝,频率高值区出现在大庆地区和伊春地区;发生轻涝106次,频率最高的地区出现在齐齐哈尔地区,黑河地区以及鹤岗地区。整体上,黑龙江省主洪涝地区为鹤岗地区,伊春地区,黑河地区和牡丹江地区;次洪涝区为大兴安岭地区和大庆地区。(4)1965-2014年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和总产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玉米单产和总产创历史最高(6145.9kg/hm2和3343.42万吨)。洪涝年玉米生育期的降水量与相对气象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各月降水量也与玉米气象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生长季其他月份相比,8月降水量对玉米相对气象产量影响最显著。(5)黑龙江省洪涝灾害形势严峻,应对洪涝灾害需将抗灾工程与灾害预报系统结合起来,结合区域受涝情况,调整农业结构和改进作物品种布局。玉米在孕穗期和花粒期最易受到涝灾的影响,因此在这两个生育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田间排水等有效的抗涝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其他文献
<正>农药化肥混合使用,药效肥效均要得以发挥,既不能影响药肥的理化性质,又不能对作物产生有害影响。一般来说,固体农药化肥直接混用,其要求不甚严格,而托布津、井冈霉素、叶
将87%周向轧制钽板分别加热至700、800和900℃进行预回复处理,随后,将所有样品在1300℃保温30 min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应用X射线峰形分析(XLPA)定量计算经不同温度预回复处
接种前附加1.0~12.0mg/L L-酪氨酸于含有2.0mg/L NAA和0.1mg/LKT的6,7-V固体培养基中,可使中国黄连细胞的小檗碱含量和小檗碱积累分别比对照(未添加)增加56.21~84.62%和58.22~107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外企大量积聚的城市,出现了土地、港口等资源耗竭或者紧缺的现象,由此引发了这些城市在其邻近的、经济发展较慢的城市寻找土地、港口
<正>前置性学习即教师在教学新课前,组织学生采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尝试性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前置性学习单就是前置性学习的载体。前置性学习的开展和生本教育理念相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执政党研究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的党的意识形态,为执政的合法性提供了思想基础,通过经济建设增强执政绩效,为执政的合法性构建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化,使大家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