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苕溪流域经济林土壤侵蚀和稻田养分流失控制技术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long198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经济林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种植水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由于施肥和耕作管理措施不当,经济林和水稻生产过程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减轻经济林土壤侵蚀、减少稻田氮磷流失对削减面源污染负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论文采用实地观测和田间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地被管理方式下经济林土壤侵蚀和氮磷流失的特征、不同灌溉条件下缓释尿素及配套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和养分流失的影响。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经济林径流观测试验得出,与裸地处理比较,种植经济林处理的累积径流水量降低了39%-96%、累积泥沙流失量降低了39%-100%。与无植被覆盖的落叶经济林相比,常绿经济林处理的累积径流水量降低了82%~94%、累积泥沙流失量降低了86%~99%。种植白茶时,梯地净耕可减少5%的径流水量和22%的泥沙量,泥沙中的总氮和总磷累积流失量均降低了30%。种植梨树和竹子时,保留地被处理累积径流水量分别减少了89%和52%,累积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了98%和48%;种植梨树时,保留地被处理径流液中氮素和磷素的累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89%和92%,泥沙中氮素和磷素的累积流失量均减少了98%;种植竹子时,保留地被处理径流液中氮素和磷素的累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52%和48%,泥沙中氮素和磷素的累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64%和26%。保留地被植物能有效地控制经济林土壤侵蚀、减少氮磷的径流损失。2.毛竹林径流观测试验得出,保留自然地被处理的累积径流水量、径流水中总氮、硝态氮、有机态氮和各形态磷素的累积流失量均显著低于人工耕作除草处理(P<0.05);与纯毛竹种植处理比较,带植杨桐处理减少了24%~29%的累积径流水量;带植杨桐处理下,径流水中的总氮累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7%~46%;总磷累积流失量减少了14%-27%;钾素累积流失量减少了26%~35%。说明在试验区内逐级种植成带的杨桐能够拦截地表径流,并吸收被径流携带的少量的土壤养分。与不种植杨桐人工耕除草处理相比,在保留自然地被的基础上带植杨桐可以减少56.6%的累积径流水量;氮素、磷素、钾素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70%、52%和73%;与单独保留地被处理比较,在保留自然地被的基础上带植杨桐可以减少29.1%的累积径流水量;氮素、磷素、钾素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7%、21%和38%;与单独带植杨桐处理相比,减少了26%~41%的累积径流水量;氮素、磷素、钾素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3%~45、25%~44和21%~38%。说明在保留自然地被的基础上带植杨桐可以最有效地减少毛竹林养分的流失。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无灌溉条件下,水稻籽粒产量降低17%至21%。灌水条件下,减氮处理(UR1、UR2)和包膜尿素处理(PU1)水稻籽粒产量高于习惯施肥处理,说明配方减氮施肥和通过施用包膜尿素增大幅度减氮均可保持水稻的产量水平。在灌水条件下,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包膜尿素处理下,径流水中的总氮和铵态氮流失指数分别降低了25%和19%,51%和55%;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包膜尿素处理土壤中的水溶性总氮和铵态氮显著低于常规处理和减氮处理(P<0.05)。大幅度减氮处理下,径流液中的总氮和铵态氮流失指数分别降低了7%和9%。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大幅度减氮处理土壤中的水溶性总氮和铵态氮显著低于常规处理(P<0.05);施用包膜缓释尿素和减量配方施肥,不仅可以保持当季水稻籽粒的产量,而且能有效减少氮素径流损失。
其他文献
艺术进入二十世纪,显出一副不可一世的狂傲姿态,它再也不愿作为巫术与宗教、政治与文学的奴婢,而要摆脱一切束缚和负载,一心去从事属于自身领域的特殊问题的探索,亦即表达和
在传统中国画的艺术要素里,线条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漫长的中国画发展历史中几乎从来没有改变过。据考古所发现的许多原始绘画的遗迹,不管是岩画、壁画,还是陶画等,
本文为解决红外低信噪比条件下快速运动点目标的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膨胀累加、边检测边跟踪的检测方法。运用形态膨胀运算使同一目标处于不同帧上的能量仍然能够实现有效
对称性形式美感的造型在艺术设计领域中应用非常普遍,其物质形式都是由自然界各种现象所衍生,千奇百怪的昆虫、彩蝶呈现出精美的对称性图案。泡沫中的每个气泡同邻近气泡的接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所产生的粪便污染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成为限制养殖业健康发展重要的因素。畜禽粪便的合理利用与处置对于解决养殖业的污染,保障畜禽养
针对华北设施番茄生产中氮素投入不合理导致的土壤质量下降、环境风险加剧、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以华北地区设施番茄生产典型区河北徐水县为研究基地,通过不施肥(CK)、单施化肥
以计算机为平台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目前有许多工业用自动控制产品,开始转向以计算机为平台。本文介绍一种德国最新推出的以计算机为平台的SO
吉林省的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在全国玉米生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吉林种植面积和单产是增长,玉米上施肥量总量也呈上升趋势。但是近年来农田肥料施用的不合理,产生了玉
2006年采用盆栽试验在低肥力土壤条件下,研究5种绿肥的养分积累规律和适宜翻压期;2007年在绿肥翻压的基础上种植盆栽棉花,研究不同绿肥、不同翻压量以及油葵与尿素配合对棉花氮素营养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绿肥养分积累及翻压期:豆科植物对氮素吸收能力较强,油菜和油葵在钾素吸收上表现出高效性,油菜对磷素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绿肥适宜翻压期:草木樨90d、沙打旺85d、毛苕子60d(刈割)、
秸秆还田是维持和培育地力的重要措施,是保持农业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手段。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及其对土壤氮固持与释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