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绅嬗变视野下的丁玲创作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cheng7758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以降,伴随着文化转型与社会变迁,存续两千余年的士绅阶层逐渐流向其他社会阶层,由分化走向消亡。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通过强调“短时段”内激烈的阶级斗争来勾勒历史主线,相对忽视了社会阶层在“长时段”内的“慢变化”,隐去了阶层之间分化流动的历史细节。作为曾经的士绅子弟、后来的知识分子革命者,丁玲对士绅阶层的命运有忍不住的关怀。丁玲以文学形式再现士绅嬗变的历史细节,融入作为“逆子贰臣”的身世之感,留下关于传统社会转型的独特思考。从丁玲创作入手探讨革命与传统士绅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引起研究者关注却没有得到充分论述的问题。本文在近现代士绅阶层嬗变的视野下,解读丁玲不同时期的小说、散文、家信与讲话。本文一方面与革命史阐释框架下的既有丁玲研究进行对话;另一方面意在强调,丁玲虽以理性姿态与革命立场来批判走向消亡的士绅阶层,但她仍与之存在斩不断的联系。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章聚焦丁玲的家族经历和家族书写,旨在勾勒出清末民初蒋余“家变”背后的士绅阶层之变,揭示丁玲对父辈命运的理解与同情、对母辈走上新路的认同与追慕。根据《丁母回忆录》可知,丁玲《母亲》、《梦珂》中的情节人物与现实里蒋余家族的人事变动具有互涉关系。蒋氏亲属成为“多余人”,余氏亲属转为学绅与新式教育者,这反映了传统士绅阶层的分化与解体。丁玲通过改写、拼接、强调本真记忆,来传达自己对本事原型的复杂态度。第二章以丁玲在1922-1947年间接触的士绅个体和她的士绅书写为考察对象,探究丁玲如何在长沙、南京、延安、华北等场域中,根据个人经验和革命实践对士绅文化进行批判。二十世纪上半叶,士绅阶层的开放型流动致使士绅整体素质下降,劣绅与权绅逐渐掌控基层社会,引发乡村危机。丁玲把握住了这一历史动向,通过塑造文学形象来阐明中共革命的合理性与复杂性。第三章以丁玲的书信、家族回忆及“瞿秋白书写”为切入点,探讨丁玲与瞿秋白作为士绅子弟,走入无产阶级革命阵营后的情理纠葛与身份认同困境。丁玲指出,瞿秋白的“二元人格”源于他无法超脱于士绅走向消亡的时代。她晚年的“瞿秋白书写”投射出她对党与革命事业的告白、对自己超克时代的确信。丁玲自称对士绅家族“无情”,但她的家信与家族回忆却分明显示她的“有情”。丁玲等左翼知识分子是传统士绅文化、士绅家族的反叛者与革命者,但他们的文学思想包涵着与之斩而不断的复杂内容。这种联系造就了革命文学的丰富与深广。
其他文献
《屈赋微》是清末学者马其昶所作,马氏融合汉学家的考据以及宋学家阐发义理之法,对楚辞进行注解。马其昶与屈原有着相似的救国主张,他认为之前的注者未能真正理解屈原之意,再加上他想厚风俗、正人伦,《屈赋微》便诞生了。马其昶赞扬屈原为国而死的的志气,他认为屈原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对祖国浓厚的眷恋之情。马其昶的屈原爱国论中,融入了西方的民主意识,与传统的爱国论有很大的不同。在注释楚辞之时,马其昶广泛引用前人之注
学位
清人夏秉衡,博学多识,诗词文赋均有涉猎,尤在词曲方面成就卓越。他著有《清绮轩初集》、《秋水堂传奇》,编有《清绮轩词选》。近年来,对夏秉衡著述的研究多集中于《秋水堂传奇》,而对《清绮轩词选》的关注较少。从《词选》的版本增刻情况来看,该词选在清代乃至民国词坛都颇具一定影响力。本文围绕词人词选两个方面展开,主要以《清绮轩词选》的文本分析为主。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据现有资料对夏秉衡生平及为官事迹进行
学位
20世纪20年代末,“革命”话语登上文坛,并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曾在五四时期被高度重视和传播的“个性”思想在“革命”话语的流行下逐渐被忽视,那些曾在五四时期风靡一时的“个性”作家也在时代浪潮中逐渐分化。文学史通过强调五四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的创作转向来表现历史主潮,但这样将五四与革命完全割裂的叙述却忽略了一些作家在转向过程中的个性坚守细节。“转向”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过程,反而是一个充满
学位
宜州河位于义县县城东部,通过宜州河义县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高宜州河防洪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在工程国民经济评价中,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0.33%,经济净现值为963.1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2,工程的综合效益显著。
会议
现当代文学中的“民族国家”,因其宏大、多元、富有张力且牵涉到政治范畴、现代性范式等诸多话语,而赋予众多研究者以多重阐释空间。沈从文作为有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多重民族血统的现代作家,书写“民族国家”自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本文将以沈从文创作中的“民族”为切入点,揭示其从单一民族立场进入“民族国家”书写的曲折、冲突过程。本文认为,沈从文最初立足于单一的苗族立场,后经历北京、上海现代都市文化冲击,再加上抗
学位
关于丁玲的左转问题,学术界有不少研究成果聚焦于丁玲在“左联”时期的思想转变和文学创作,大多是以作品为依托来分析其左转的原因。本文认为,与丁玲为什么“向左转”同样重要的,还有转向之后的丁玲是如何寻求并确立自我的情感归属。文艺大众化运动贯穿“左联”的发展始末,也是丁玲加入“左联”之后参加的第一场重大文学运动。“左联”倡导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深入考察丁玲这一时期文学创作
学位
在中国当代文坛,雪漠以极具特色的方式展开女性主题的书写,从处女作《长烟落日处》到《野狐岭》,女性均成为他小说书写的对象。雪漠始终关注处在时代之变下的西部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精神追求,直视女性的生存困境,反思现代文明对女性和乡村带来的冲击,表现了作家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和人道主义立场。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梳理雪漠小说中的西部女性书写。首先,根据生存状态和受现代文明影响的程度,雪漠笔下的女性主要分为顺从型
学位
为缓解济南市的泉水保护与城市供水矛盾,玉符河先后实施了多期地表水回灌补源地下水工程,对维持泉水持续喷涌下城市正常取用地下水起到了重要作用。外源水水质与当地岩溶水差异明显,长期回灌将对岩溶水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以2021~2022年玉符河的回灌补源为例,利用同位素试验和水化学综合分析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玉符河流域岩溶水受外源水补给的影响,分析影响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组分的变化趋势
期刊
梁晓声是新时期以来重要的作家,其作品的主要特征在于对北大荒知青群体的刻画以及对于理想主义的书写。纵观梁晓声小说的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其前期知青小说的理想主义叙事,九十年代以来小说的平民立场以及近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世间》的研究等方面。更深入的细读文本可以发现,不论是梁晓声前期的知青小说还是九十年代以来的平民立场小说,都离不开青年这一群体,且理想主义也都以不同的内涵形式渗透在其作品中。正因为如此,本
学位
文艺大众化是探索中国现代文学走向大众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上承“五四”“人”学的发现,下接延安时期成熟的体制化大众文学实践;更承载着严肃的历史使命,即让文学是人学真正落实到底层大众,让人成为文学的真正主体,这是文学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文学的本质所在。文学、革命、知识分子和大众间的关系是文艺大众化论争的核心话题,“大众化”与“化大众”是对实现这一目标方式的探讨,二者既不互相抵牾,也无本质性矛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