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反恐怖战争中,从心理学视角来解析恐怖主义并指导反恐行动的意义重大。本文着重分析“个体为什么加入恐怖组织?恐怖分子如何合理化自己的恐怖行为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心理咨询理念提出“治疗恐怖主义”的概念,建构一个自下而上的社会心理治疗体系,从源头阻止个体参与恐怖组织变成恐怖分子,进而做到从根本上由内到外地瓦解恐怖组织。本文共5章。第一章从恐怖组织内部成员的人口统计学角度出发,回答一个问题:“恐怖分子是否都是精神障碍者”?同时分析恐怖分子的基本人格动力以及恐怖组织领导者的人格特质。第二章分析了“基地组织”成员身份认同背后的心理因素。这一章在梳理“基地组织”的相关组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说明集体与个体的心理互动和影响。第三章在对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恐怖分子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挖掘“基地组织”成员行动风格背后的心理因素。本章特别分析了自杀式恐怖袭击者的心理诱因。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暴力攻击行为的产生、发展以及恐怖分子如何将其恐怖行为“合理化”。第四章探讨“基地组织”成员观念主张背后的心理因素。本章首先梳理了“基地组织”成员的观念主张。接着指出“基地组织”成员的观念主张中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和作用。在无意识状态之下,个体接受了从家庭到家族乃至族群或者宗教传递下来的创伤、愤怒以及“不得不实施暴力以改变世界”的观念。第五章从反思美式反恐策略的得失来看在这场战争中恐怖组织与反恐联盟的各种心理博弈,尤其是媒体心理战的博弈。本章整理出恐怖组织的衰退机制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疗恐怖主义”的概念。本文的观点认为打击恐怖主义的重点应该放在减少新生力量加入恐怖组织,让恐怖组织因没有新人的加入而失去动力自然消亡。为此,本文运用心理咨询学中的家庭治疗、叙事治疗等作为核心理论,建构一个自下而上的社会心理治疗体系来“瓦解式反恐”:该体系涉及的层面包括个体、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多个维度,涵盖的内容包括经济建设、家庭结构重组、学校教育改革以及社区文化建设和政府加强风险沟通以及强化民众希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