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端口测试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Linux环境中的实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议测试对检验网络产品是否符合相关协议、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能否互通以及评价产品性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路由器是组成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子网的关键设备,对路由器的测试,直接关系到通信子网设备的功能与性能,因此对路由器测试技术的研究和相关测试系统的开发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迄今为止学术界与工业界对路由器的测试基本上沿袭了针对一对端口进行一致性测试提出的穿越测试法(Transverse Test Method),较难适应多端口并发测试的需要,为此,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了多端口并发穿越测试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始研发分布式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Distributed Multi-port Concurrent Test System,DMC-TS)。这就是本论文研究工作的大背景。由于此前实验室对相关测试系统的开发都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的,考虑到Linux操作系统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论文的工作以双端口测试技术及双端口测试器(Two-Port Tester,TPT)为主要对象,探讨了在Linux环境中TPT的设计问题以及双端口测试器与多端口测试器的协调控制问题。鉴于测试系统涉及面较广,本文重点研究了Linux环境中TPT的实现框架以及分布式环境中多端口测试管理器与多个TPT之间的协调管理问题。在TPT的设计与实现问题上,考虑到被测协议数据单元的编解码问题的特殊性,重点研究了如何适应正确协议行为需要以及异常行为测试需要的编解码问题;重点探索了如何利用利用Socket API技术的被测协议支撑层的实现模型来屏蔽了下层协议服务细节与网络接口的多样性问题。在多端口测试管理器与多个TPT之间的协调管理问题上,本论文探索了利用远程过程调用(RPC)实现相关功能的技术,并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该思路的可行性。为了证实作者系统开发思路的可行性,笔者还针对ICMPv4 echo和ARP协议设计了部分简单的测试控制数据并通过实验证实其初步可行性。笔者在本论文中的贡献在于,初步探索了在Linux环境中开发TPT的相关技术与开发路线,可作为实验室未来拓展现有测试系统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将环境主观评价的认知意象方法与空间句法相结合,该文系统解读了构成环境意象五要素的空间构形途径,重点从空间结构可视性而非意义的角度,对心智层面的意象要素作了可视化表
"围合"是建筑学中空间生成的方式,时下从不少"时髦流行"的设计中都可以看出"围合"的应用,几乎成为程式化的规划设计"技巧",然而好的设计不应强加任何先入为主的预设框架,而是
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本文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襄阳市3县(市)6镇(街)13村312户农户样本数据,分析了当地农地流转的现状。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状况、农户要素禀赋及
沿袭平原地区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空间布局模式和技术指标,使山地城市建设难以因地制宜的适应多样化环境的要求,其自身原有的鲜明个性和地方风韵也逐渐淡化和消失。为了寻求
省直管县改革是中国行政改革的战略选择,在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典范,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省直管县改革的战略意蕴,然后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
该文首先分析了GIS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所面临的三个问题,即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GIS与规划专业结合的深度不够以及GIS工具使用难度较大。之后剖析了地理设计的思想,提出并实
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问题的应对能力,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仔细的探讨,采取
高山林线作为一条重要生态界限,是长时间气候变化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研究借助遥感手段,选取垂直地带性最为显著的"三江并流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
<正>萨蒂,法国作曲家,被后人誉为"法国前卫音乐的先声"。他的音乐简洁、清新,既没有虚张声势的气焰,也没有矫揉造作的柔情。但这表面看似缓慢、平静的音乐,却能很好地折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