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山林线作为一条重要生态界限,是长时间气候变化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研究借助遥感手段,选取垂直地带性最为显著的"三江并流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08FY11030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SJ0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山林线作为一条重要生态界限,是长时间气候变化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研究借助遥感手段,选取垂直地带性最为显著的"三江并流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获得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得到林地空间分布图;基于DEM数据提取山顶点信息,采用距离分析方法,提取距离山顶点最近距离的林线点集,进一步通过目视确定林线点数据集,并系统分析林线分布与坡度、坡向、纬度、经度4个地理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①三江并流区的林线分布高度范围是3 521~4 650m;②林线主要分布在15°~35°的急坡和陡坡上,很少分布在<2°或>55°坡度上;最高林线分布在急陡坡上,坡度太低或太高都不适于林线的存在;林线分布明显表现为西坡高于东坡,北坡高于南坡的特征,林线海拔高程的最大值出现在西北方向,最小值出现在东南方向;③林线分布与经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但与纬度高度相关,林线高度表现出随纬度升高而不断上升的特征。三江并流区的林线高度受地势差异、水分、热量等条件的综合影响。
其他文献
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将长期存在。因此,区域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是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决定区域耕地是否具有流转条件,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关键制约因素。
太阳能预报包括预测太阳辐射量和光伏发电功率,对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太阳能预报方法进行了扼要的评述,归纳
将环境主观评价的认知意象方法与空间句法相结合,该文系统解读了构成环境意象五要素的空间构形途径,重点从空间结构可视性而非意义的角度,对心智层面的意象要素作了可视化表
"围合"是建筑学中空间生成的方式,时下从不少"时髦流行"的设计中都可以看出"围合"的应用,几乎成为程式化的规划设计"技巧",然而好的设计不应强加任何先入为主的预设框架,而是
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本文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襄阳市3县(市)6镇(街)13村312户农户样本数据,分析了当地农地流转的现状。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状况、农户要素禀赋及
沿袭平原地区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空间布局模式和技术指标,使山地城市建设难以因地制宜的适应多样化环境的要求,其自身原有的鲜明个性和地方风韵也逐渐淡化和消失。为了寻求
省直管县改革是中国行政改革的战略选择,在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典范,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省直管县改革的战略意蕴,然后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
该文首先分析了GIS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所面临的三个问题,即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GIS与规划专业结合的深度不够以及GIS工具使用难度较大。之后剖析了地理设计的思想,提出并实
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问题的应对能力,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仔细的探讨,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