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血止痒片是根据中医理论,中西医结合方向和名老中医禤国维教授的经验组方而成。本制剂具有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之功效,主治血虚风燥型的慢性湿疹。为进一步客观评价养血止痒片治疗血虚风燥型的慢性湿疹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文献研究 本文先推本溯源,复习了中医学古文献中有关湿疹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等方面文献。并且对近十年来关于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研究进展作了一综述,以及系统化现代医学对湿疹的基本认识。文献研究显示: 湿疹是一种属于变态反应性炎性皮肤疾病。中医认为湿疹的原因是禀性不耐,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风燥,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 慢性湿疹的主要证型包括:脾虚肤燥型,脾虚湿阻型,血虚风燥型,血燥夹湿型,湿瘀互结型,阴虚湿恋型,阴虚血热型,血燥兼瘀型,气阴两伤型。 治疗慢性湿疹的常用方法有:益气健脾,疏风止痒,健脾除湿,清燥润肤,养血润燥,除湿止痒,清热利湿,化瘀通络,养阴清热,养血润燥化瘀,益气养血润燥。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 常选用治疗慢性湿疹的方剂有:健脾除湿汤加减,桃仁承气汤加减,健脾润肤汤加减,滋阴除湿汤加减,滋阴润燥汤加减,四物消风散加减,地黄饮于加减,十味人参散加减。 常用来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有:当归、生地、丹参。胡麻仁、白舞皮、赤芍、丹皮、白芍、首乌、地肤子、黄柏、红花等。常用来水煎外洗治疗湿疹的中药有:苦参、黄柏、枯矾、蛇床子。地肤子、马齿觅、白蘸皮、黄连等;常用来制成粉剂外撤患处或用香油(麻油)调敷患处治疗湿疹的中药包括有:黄柏。矾、冰片、青黛、锻石膏、黄连、滑石粉、海蛤壳、大黄、白花。苦参等。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徐长卿,苦参,黄芥,地龙,辛夷,甘草等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抗组胺作用和皮质类固醇样作用。雷公暖内服、青蒿艘酯具有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抑制小鼠兔疫反应的作用。2.实验研究 本文用二硝 基氟苯(dinitrofluorobenzen-DNFB)先对小鼠耳部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制成动物模型对养血止痒片的疗效进行实验研究。检测指标:耳重量,真皮中的单核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数及其它皮肤反应项目(表皮细胞的体积增大、胞质变淡,表皮细胞核被挤至边缘,表皮细胞破裂、招致网状变性、水疮形成,表皮细胞间隙增宽,出现海绵形明显,真皮中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的微毛血管扩张八 结果:醋酸泼尼松组的〔左耳重-右耳重]门.2士1.sing)及养血止痒片组的[左耳重-右耳重」 (4.5士 2.Zms)均比生理盐水组的「左耳重-右耳重〕(7.4士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2.7mg)小;醋酸泼尼松组的耳部皮炎病理改变分数K.5士0.5)及养血止痒片组的耳部皮炎病理改变分数k.4士0.5)均比生理盐水组的耳部皮炎病理改变分数阿.5士0.5)少;醋酸泼尼松组的多形核细胞数u2土19)及养血止痒片组‘的多形核细胞数(15士61)均比生理盐水组的多形核细胞数瞩18士47)少;醋酸泼尼松组的单形核细胞数Q22士35)及养血止痒片组的单形核细胞数门35上93)均比生理盐水组的单形核细胞数少,而且有显著性差异。结沦一养血止痒片寸二肖基氟苯(dinitrofluorobenzen-DNFB)所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抑制作用。3.安全性研究 本文对养血止痒片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方法如下:给20只 NIH /J’鼠 i g 0.2 5 ml/ 10 g浓度为 0.5 g/ ml的养血让:片痒混悬液,每隔2小时各给药1次,共3次;药后动物连续观察7大记录各动物的行为表现,动物的死亡数及死亡时间,对死亡动物及时尸检。实验结束后再次称取动物体重,并填写相应实验记录。结果动物活动正常,未见一例动物死亡,故其最大耐受量大于37.sg/kg,是临床用量的250 倍。实验结论:养血止痒片的未见明显急性毒性 同时,我们对在临床上养血止痒片的副作用进行研究。观察指标及判定方法如下: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日干、恶心、嗜睡。呕吐、纳呆、皮疹、头晕、目眩、头痛、尊麻疹、血管性水肿、乏力、其它。不良反应与药物因果关系判断指标:口」升始用药时间与可疑不良反应出现时间有无例题合理的先后关系。口〕 3 Z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可疑的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D」所怀疑的不良反应是否可以用患者的疾病状况、来解释。卜」停药或降低用量时,可疑不良反应是否减轻或消失。【」再次接触同样药物是否再次再见同样反应。结果: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