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EMCVT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研究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u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电动机拥有与汽油机完全不同的工作特性,纯电动汽车对变速器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纯电动汽车所匹配的传动系统大多以单级减速器为主,而机电式无级变速器(Electric 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EMCVT)作为一种新型的动力传动装置,搭载于纯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EMCVT进行连续变化的速比调节将会改变电机的工作区间,由于动力电池和电机处于同一回路中,电机工作区间的改变势必会引起动力电池工作环境的变化,进而对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唯一能量源,它的全生命周期循环寿命对整车的使用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某款搭载EMCVT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围绕车辆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的变化情况展开,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如下:(1)介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及工作原理,并着重分析了温度、放电倍率以及放电深度等主要因素对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分别从正极侧、负极侧以及电解液三方面阐述了锂离子电池寿命衰减机理。(2)分析了几种常用的电池模型,根据本文建模要求,利用MATLAB/Simulink中的SimScape模块库建立了二阶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并运用Parameter Estimation工具箱以三元锂电池单体脉冲充放电试验获得的电压和电流曲线对模型所需参数进行辨识,辨识原理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经过数次迭代后分别得到在充放电方向下不同SOC点的各个参数,将这些参数用于整车模型的建立。(3)对搭载EMCVT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分析,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各部件模型并集成进行工况仿真,将仿真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非常相近,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为后续动力电池系统测试动态电流工况的建立奠定基础。(4)以UDDS和US06循环工况来表示电动汽车日常出行情况进行仿真,与搭载单级减速器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放电电流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将这两种循环工况组合作为目标工况进行仿真得到动力电池系统测试动态电流,按照此动态电流进行动力电池系统循环寿命试验,记录容量保持率与工况循环次数的对应数据,运用遗传算法分别拟合出搭载EMCVT和单级减速器的动力电池系统容量衰退数学模型,以电池容量保持率低于标称容量的80%终止寿命原则进行对比分析。
其他文献
将冷轧带钢表面缺陷图像中的所有像素作为高维空间中的特征向量,利用有监督非线性降维方法对其进行减维后再进行缺陷的分类.该方法解决了冷轧带钢表面缺陷自动分类中的特征提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珠钢CSP工艺试生产的汽车用高强度热轧板中的析出颗粒形貌与分布;利用AshbyOrowan的弥散强化模型讨论了析出物颗粒尺寸及体积分数与屈服强度的关系.结果表
认识并且会书写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识字教学乃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笔者主要从阅读和识字的关系着手,探讨小学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是一种从图像中获取三维信息并重新构建场景模型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视觉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类别。随着计算机视觉研究的深入和硬件设备性能的提升,三维模型在测绘、教育、医学、影视和娱乐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场景的语义重建在增强现实、无人驾驶等领域的研究价值也日益突显。目前基于Marr的视觉理论框架,形成了诸多基于不同机制、不同设备、不同假设的三维重建方法。其中单目
作为新型的芯片层间互连技术,铜柱凸点具有更好的导电导热性能,易实现超细节距互连,满足高密度三维封装的要求。随着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进入到20/14 nm技术节点,与之匹配的互连凸点将由40-50μm缩小到5μm。这一尺度上,微凸点的高精度制备、小尺寸带来的金属间化合物异常生长、柯肯达尔空洞带来的互连可靠性问题都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采用分步电镀法成功制备了高度一致的Ф5μm Cu/Sn结构微凸点,着
中药泽泻(Alismatis Rhizoma)作为一味历史悠久的中药,在传统中医中常用于治疗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晕眩等症。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发现,泽泻中的三萜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已有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也已经证明泽泻肝肾毒性较小,适合于长期用药。然而,关于其体内代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基于泽泻三萜类化合物特征离子数据库,开发了一个
在不对称合成领域,金属-有机联合催化策略兼具金属催化和有机催化双重优势,在手性药物及其中间体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该催化模式被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