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历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建立起一套庞大而完备的产业体系,这套产业体系在为我国带来巨量经济产出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开辟全新发展路径的瓶颈。西方资本依靠对高附加值产业的控制摄取着全球劳动所创造的利润,而我国则主要通过人口红利和资源禀赋参与国际竞争,这条道路显然不具备可持续性,在人力成本日益走高,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的今天,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专业化服务业,已成为我国改善经济结构,增强长期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文化是历史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精华的沉淀,我国文化使得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地区政府的重视。然而,诸多研究表明,我国现有的文化创意企业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非效率投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研究文化创意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根本原因对助力文化创意产业挣脱这一桎梏并回归发展正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试图研究我国资本市场上切实存在金融错配现象对文化创意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造成了何种影响,并探索实现这种影响的具体路径。针对上述工作目标,本文选取2011-2016我国文化创意企业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作为样本,通过逻辑推断设计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体系。首先,借鉴Richardson的评价模型,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资效率;其次,采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检验模型”和“投资支出现金流——现金流敏感性检验模型”,检验了我国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情况,以及金融错配在导致该情况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最后,通过中介变量检验模型检验了融资约束在金融错配对投资效率影响路径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企业普遍存在着非效率投资和严重的外部融资约束,金融错配既会加剧融资约束问题,也会促进非效率投资的发生,而融资约束在金融错配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路径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其中介效应部分显著。依此结论,本文对资本市场监管、政府产业政策以及文化创意企业本身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建议,从而为缓解文化创意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