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巳时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黄体功能不足的临床疗效,研究时间因素对该证型黄体功能不足疗效的影响,也为黄体功能不足的针灸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诊断的60例受试者通过SPSS19.0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案相同,但治疗组于巳时(因成都位于东经104。,北京时间采用东经120。时间,故经换算,成都地区巳时应为北京时间10:04-12:04)进行治疗,对照组于非巳时(因条件限制,主要在8:00-10:03和14:00-17:00时间段中的任意时间)进行治疗。均隔天治疗1次,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于第1个月经周期随访一次。通过中医证候积分变化、BBT类型、BBT高温相评分(HPS)、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排卵前优势卵泡的大小、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厚度情况,对两组疗效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1)治疗前两组年龄、婚育、病症、病程、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相似,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BBT类型、BBT高温相评分(HPS)、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排卵前优势卵泡大小、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4)治疗后治疗组在BBT类型、BBT高温相评分(HPS)、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厚度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在改善排卵前优势卵泡大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在此方面疗效相似。(5)各组治疗前与随访时自身BBT类型、BBT高温相评分(HPS)、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排卵前优势卵泡大小、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厚度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后续效应。(6)随访时两组在BBT类型、BBT高温相评分(HPS)、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以上方面后续效应优于对照组。(7)治疗后两组对于改善排卵前优势卵泡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此方面作用相似。(8)随访时两组对于改善排卵前优势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这两方面后续效应相似。结论:巳时针灸与非巳时针灸治疗在改善患者BBT类型、BBT高温相评分(HPS)、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排卵前优势卵泡大小、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厚度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效,巳时针灸组的疗效优于非巳时针灸组。两组均安全,副作用小,可供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