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环境修复基准方法体系及在典型区域赋值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今后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建立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系统,促进我国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建立,本研究对国外发达国家建立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的情况进行了系统详细的文献检索。结合一些发达国家土壤修复标准以及我国土壤污染实际情况,提出建立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为沈阳地区典型污染农田土壤,从保护经皮和摄食呼吸途径、饮食健康、地下水等方面提供修复基准,并摸索保护生物受体的修复基准的建立方法。   建立保护饮食健康的修复基准的方法,是以污染物的土壤-植物富集系数这个概念为主要原理的。不同污染土壤上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农作物的富集系数、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都有所不同,导致保护饮食健康的修复基准也需因地制宜的建立。得到两污灌区保护饮食健康的修复基准分别为:重金属(不考虑致癌效应)As,Zn,Cu,Cd,Cr的修复基准分别为8.2、160、47、0.68和54.2mg/kg;多环芳烃(10-6的致癌效应)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的修复基准分别为0.015、0.98、0.01、0.093、0.001、0.001、0.010mg/kg。   保护经皮和摄食呼吸途径,主要是引入一个校正因子,用于校正污染物经皮和经肠胃吸收不同的毒性效应,分为住宅与非住宅,污染物的致癌与不致癌标准。所得结果中,以有致癌效应的污染物的防止居民的致癌效应的修复基准最低。沈抚灌区保护致癌率低于10-6的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分别为0.6、0.6、6、0.06、0.06、0.6mg/kg。   保护地下水的修复基准的建立,是应用美国环保局基于污染物在土壤固体、土壤空隙空气、土壤水分三相中的吸附迁移模型。两污灌区Cd和Cr的修复基准的最低值分别为7.21和196mg/kg;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的修复基准分别为5.4、543.3、16.8、167.9、1.4、5.2、47.4mg/kg。   以本研究所得修复基准评价,从土壤对人类经皮和直接摄食途径和对地下水的影响途径的分析,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均处于安全水平;而从饮食健康环境基准分析,张士灌区因为砷、镉、铬的含量而存在健康和生态风险,而沈抚灌区由于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的计算基准值可能低于土壤背景值,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其他文献
期刊
生物浸矿作用是利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等菌株的氧化活性,将含金属硫化物的矿物经过生物氧化转化为可溶性的金属硫酸盐矿物。但是在矿山开
利用2009—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36个粳稻品种,对其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影响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粳稻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应用生命科学和组织工程学原理和方法构建出的一种具有细胞活性的新型瓣膜。它从理论上可以完全克服目前使用的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的缺点,具有很好的使用寿
本文研究了溅射的沉积工艺参数对 Pt 电极上沉积的BST组分梯度薄膜微结构与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ST组分梯度薄膜晶粒大小和晶化程度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而提高,600℃
化学链燃烧技术(Chemical-looping combustion,CLC)具有自动分离CO2的优势。CLC技术在燃烧过程中引入氧载体来代替分子氧,氧载体在燃料反应器将燃料氧化成CO2和水蒸气,然后在
从“人、事、时、空”的视角,梳理了三江源地区典型的利益主体、矛盾冲突、时代背景和人居空间的研究进展及互动机制:其人口分布、生产生活及文化特征集中了民族地区、生态地
本文应用正交试验法、转鼓等常规检测和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法研究了铁料搭配、碱度、燃耗和水分对烧结矿技术指标的影响;并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手段,深入研究了
聚醚类高分子材料作为固体火箭推进剂中的粘合剂,其分子量分布窄有利于获得结构均匀的复合交联网络,从而得到较高的载药量及优越的力学性能;而综合考虑推进剂的力学性能和浇铸时
为不同气候条件下复烤片烟醇化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采用SDE-GC/MS测定醇化后烟叶致香成分的含量,研究云南玉溪和重庆盘龙不同气候条件下醇化的云南复烤片烟及重庆盘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