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及当代敬畏意识培育问题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人类已生活在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飞跃式进步的科学技术不仅大大提升人类把握自然的能力,而且还将高度繁荣的物质文明赋予当今社会。然而,如此可观的成果并没有在本质上满足人类的需要。毋庸置疑,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始终渴望处于安定的社会坏境中,以体验远离危险和避免恐惧的安全感。但纵观我们的世界,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滥用已经使本来绚丽多彩的自然世界变得千疮百孔;而放眼人类社会,由于欲望的放纵引发了道德规范的失效、诚信的缺失以及各种冲突的频发和犯罪的滋生,金钱和权力的肆意扩张遮蔽了生命的神圣光芒,无尽的虚空感侵袭着人类的内心世界。面对这种种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人类显得无能为力,仿佛被置于焦虑的苦海中。而如何才能取得平静有序的社会态度呢?就此人们开始陷入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在苦苦求索之后,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出:“应当有所敬畏”。的确,历史中不论是各种宗教教义还是诸如孔子、康德等诸多先贤都曾抒发过对某种对象的敬畏之感、敬重之心,并肯定敬畏对人类活动不可估量的价值。   然而,每每谈及敬畏,人们通常只是将其理解为惧怕、恐惧,或是“既敬重又畏惧”,似乎不能深入把握敬畏的内涵。另外,人们虽然本能般地体验到敬畏的价值,但却无法理性地阐述敬畏的起源及其社会功能,以及如何具体地影响人类行为,并且与人类的道德观念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凡此种种,需要我们的伦理工作者怀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理论上加以阐释和建构,以应对当代社会转型之际社会道德建设的需求,纾解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困惑。本文所做的工作即是这些努力中的一种,尽管囿于我们的学识和能力,对一些问题的把握还不十分准确,抑或也不很深刻。在此寄希望于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研究有关敬畏的问题:第一部分,将介绍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并介绍学术界对敬畏问题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将以突出敬畏中“敬”与“畏”的逻辑统一为基础,利用“态度”的相关理论来构建敬畏的概念体系,并以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以及行为意向三个维度,来具体揭示敬畏的内涵。第三部分,将依据对历史中各类敬畏思想和对与敬畏相关的实践经验的考察为基础,来梳理敬畏的起源及发展流变,并阐述几种主要的敬畏思想。第四部分,将对敬畏功能的进行探究,通过揭示敬畏与道德的关联以及其对人类行为的调控能力来客观反映敬畏对人类活动的价值。最后,将以对敬畏缺失问题的把握为基础,对当代社会敬畏意识培育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帮助人们切实把握“敬畏”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1镇压,划锄春季镇压可压碎土块、沉实土壤、弥封裂缝,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对群体较大、长势过旺的麦田可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转壮作用。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
期刊
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国务院纠风办曾于 2 0 0 2年 9月发出通知 ,要求对农民收费做到“八不准” :不准随意虚增和压低计税土地面积和常年产量 ;农业特产税应努力做到
期刊
日本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在科学技术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几乎与世隔绝。与此同时,日本的自然灾害频繁,生活所必需的自然资源也十分匮乏。因此,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日
国际政治道德是国际社会中制约和影响国际行为体之间关系与行为的规范总和。它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受制于国家利益、文化差异和国际社会的状态三个因素
近些年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由微信的快速发展引发的众多社会现实问题成为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其中,由微信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人际间
在当代社会中,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又使人类处于种种危机之中,如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人自身的存在危机等等。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使人们不
“一”“多”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一方面,从巴门尼德的“是者”到康德的“物自体”,不论其论证形式如何严密,其实都预设了这样一个前提:现象世界是与本质世界是分
弗朗西斯·伊西德罗·埃奇沃思作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学著作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研究。然而他的学术创作却是从伦理学领域开始,一步一步转向经济学领域的
在经济学、管理学角度对企业组织缺陷和补救的研究,虽然已有许多研究成果且比较深刻,但因层次的局限性而难以深化。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不仅层次较高而且尚属于较新的课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明确了企业组织缺陷伦理补救的概念。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对企业组织缺陷和补救的研究不同,伦理学角度的企业组织缺陷和补救具有特定的含义,相关概念本文首次进行了界定。第二,研究了企业组织
人们通常认为,观察陈述处于一种自明、自足的地位,而且这样的观察陈述是其它经验知识的基础。为了反驳这样的观点,塞拉斯首先对感觉材料理论中所包含的所与神话进行拒斥。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