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期低温对花生开花及结实特性的影响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花期作为花生生长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对结实有重要的影响。东北花生区作为全国最北部的花生区,开花期低温出现的广度和强度都较高,对花生的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因而探明花生开花特性对低温的响应规律以及对最终产量的影响,对东北花生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试验以栽培花生5种类型的7个品种,设置3种温度条件:低温组(昼20℃夜15℃)(L)、中温组(昼25℃夜20℃)(ML)和常温对照组(昼30℃夜25℃)(CK),在开花期对花生盆栽进行处理,系统研究了低温对花生开花特性、干物质、花药生理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花生耐低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开花期低温处理,花生整体的开花时间会有所延长,总体开花数目小幅度减少,处理14天内的开花数目大幅减少。花器官在低温条件也会缩小,旗瓣宽、旗瓣高、花萼管长、花药长与花药宽均减小,其中花萼管长表现最为显著,恢复温度后,花器官也会逐步恢复至对照状态。不同类型花生品种有不同的特性,对开花期低温表现有区别。2.开花期低温处理对花生花药开裂率影响较小,且恢复温度后开裂率恢复迅速。花粉活力对低温敏感,低温导致花生花粉活力下降,且恢复温度后,花粉活力恢复速度较为缓慢,甚至恢复难以达到对照水平。低温后的花生花粉超微结构疏松,表面萎缩,萌发沟表现异常。柱头在低温后缩短,出现短花柱的现象。同样在考察的指标中,与对照相比,ML处理产生的影响比L处理略小。3.开花期低温处理导致各品种干物质积累减少。ML处理相较于CK处理低温程度轻,产生的影响小,L处理低温程度较重,产生影响较大,不同类型的花生品种有不同的特点,低温对干物质积累量表现有差异。4.在ML处理、L处理下,花生的花药受到低温胁迫影响,花药内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较对照有提高,且在ML处理下,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较少,在L处理下,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较大,3个处理之间的酶活性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5.低温对花生开花特性的影响,导致花生结荚特性产生变化,最终影响产量。在开花期低温条件下,花粉活力较弱,开花推迟,花生的单株果数减少,单株饱果数也减少,单株秕果数增加,进而导致花生单株产量下降。
其他文献
地表臭氧是一种对生物有害的大气污染物,因其普遍性、强氧化性和植物毒性,引起了全世界植物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关注。因此,开展浓度梯度升高的臭氧条件对田间作物的胁迫机理、抗氧化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作物种植应用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大豆(Glycine max)叶片的抗氧化能力,并设置三个臭氧浓度[CK:对照,45ppb;T1:(80±10)ppb;T2:(120±10)ppb],研究臭氧对大豆品种“
学位
在玉米产量提高过程中,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的增加、品种更替均发挥重要作用。在生产中,为了追求高产出,常伴随着氮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农田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通过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和减少施氮量保证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群体产量的增加或稳定,是实现玉米绿色增产,发挥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潜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本试验以1980s—2010s育成的1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年代育成玉米品种的光合生理、植株形态特征
学位
油页岩作为含有大量有机质、矿物养分的天然资源,在农业领域内,油页岩多被用作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但在基质栽培上的理论研究与报道却少之又少。因此本试验以“艳丽”草莓为试材,油页岩为主体、草炭和珍珠岩为辅料;按不同体积配比形成的复合基质进行草莓立体柱式盆栽试验。各处理分别为处理Ⅰ(草炭:油页岩:珍珠岩=5:4:1)、处理Ⅱ(草炭:油页岩:珍珠岩=4:5:2)、处理Ⅲ(草炭:油页岩:珍珠岩=3:6:3)
学位
农田N2O排放和产量的形成都与施肥、气候关系密切,为了探究不同气候年型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田不同施肥方式和播期处理下土壤N2O减排增产潜力,本文利用沈阳市1990—2019共30年降水和温度数据进行气候年型划分,以马铃薯田为研究对象,设置四种施氮梯度,分别为不施氮肥(0 kg·hm-2)、低氮(60 kg·hm-2)、中氮(120 kg·hm-2)、高氮(180 kg·h
学位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可能受土壤水分和氮的共同限制,而并非单一水分因子限制。基于上述分析,本试验以半干旱区1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实验和15N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设置三个水分梯度:对照降水(W0:正常降水量)、增加降水(W+:130%降水量)、减少降水(W-:70%降水量)以及三个施氮水
学位
目前有机水稻的发展前景广阔,稻鸭种养在水稻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移栽密度对于稻鸭种养条件下水稻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沈稻47、沈稻505、沈稻529、沈农稻546、Gpno7510为试材,设置3种移栽密度:D1:30.0cm×23.3 cm(14.0万穴/hm~2)、D2:30.0 cm×16.7 cm(20.0万穴/hm~2)、D3:30.0 cm×9.9cm(33.0万穴
学位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们对稻米的需求从原来的“吃得饱”转变为现在的“吃得好”,为了生产出更多更好吃的大米,必须更加注重应用优质稻米品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辽宁稻区近年来新育成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研究这些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穗颈维管束性状和产量、米质对不同氮密处理的响应规律,可为改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6个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北粳1705、北粳1604、沈农808、丰
学位
玉米、花生分别是辽宁省及东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但由于长年连作及施肥不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肥料利用率低下,破坏了农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威胁粮油安全生产。缓控肥作为新兴肥料,能够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但缓控肥在间作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试验于2020-2021年在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东北观测实验站(沈阳农业大学)定位试验田进行,设置玉米花生间作不施肥(K0)、施常规肥(K1
学位
发展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是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前人已经对水稻产量及其组成部分的杂种优势遗传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对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机制的研究较少。在本研究中,为了解籼稻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和单株产量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在合肥和南宁,利用1061个籼型水稻品种荃9311B和五山丝苗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和对应的由荃9311A与重组自交系测
学位
高粱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高粱一般种植在瘠薄的边际土地,会严重影响高粱对氮素的吸收,进而影响高粱的生长及产量的形成。作物受到低氮胁迫时,其根系会伸长,以最大限度地吸取更多的氮素来维持生长,因此,探索根系对低氮的响应机制是研究作物氮素吸收的关键环节。然而,关于低氮下高粱根系伸长的生理机制较少被关注。因此,本试验通过对100份高粱自交系进行耐低氮筛选,获得耐低氮自交系398B和低氮敏感自交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