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聚己内酯载紫杉醇微球制备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xxhj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分散性聚合物微球具有可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已成为缓控释剂型研究的热点。制备微球的传统方法为机械搅拌法,该方法获得的微球大小不均一、粒径分布宽等限制了其应用。微流控芯片是通过一维或多维微通道网络及各种功能单元集成化腔体组合而形成的实验平台,应用十分广泛。微流控芯片液滴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可以控制液滴形成的过程,因此在制备粒径均匀的载药微球方面有极大的优势。  实验采用亲水性修饰后的流动共聚焦通道形成单分散的聚己内酯包裹紫杉醇液滴,考察了连续相和分散相流速与液滴大小的关系、分散相中聚己内酯浓度变化对于生成液滴粒径的影响,并且制备6组聚己内酯(PCL)载紫杉醇(PTX)微球并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及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经聚乙烯醇(PVA)包被修饰的通道可产生单分散的液滴,通过调节两相流速可以有效控制液滴和微球的尺寸,电镜表征显示微球表面较粗糙,空隙分布随溶液浓度增大而显著下降。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包封率可以达到80%以上,在分散相浓度3.0%(w/v)PCL时达到最大的包封率。  对聚己内酯紫杉醇载药微球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表明,在72h内,载药微球的粒径越大,MDA-MB-231细胞存活率越高。证明载药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加工贸易这种贸易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我国对外贸易额的增长。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针织厂、制衣厂、电子加工厂等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这类企业技术含量低,主要从事附加值较低、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活动,这使得我国的加工贸易只是占据了产业链中附加值很低的一部分。此外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大潮都给传统的加工贸易企业增加了压力,中国的加工贸易企业想要在新的贸易潮流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实现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在下肢缺血模型的实验小鼠中,对缺血部位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方法:1.建立C57/BL6小鼠下肢缺血模型及腹腔给药:麻醉实验小鼠后,经股深
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carcinoma)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胃癌发病率10~150/1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93.4万人,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
随着中药材市场的不断发展,掺伪造假的现象并不鲜见,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染色掺伪。目前,经调查已经发现的染色中药材、中药饮片多达几十种,掺伪染料多为非食用色素,具有过敏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