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对比国内外高职院校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的现状出发,分析了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影响基础类课程教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将现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合理因素融入到新的指标体系之中,克服、弥补其不足之处,并结合基础类课程的自身学科特点,对其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在此基础上,对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及对策等进行了论述和研究,并对指标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对影响基础课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将研究的理论应用在案例上并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对K职业学院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讨论了高职基础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以及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探讨选择全面质量管理、6σ质量管理等方法的应用问题。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丰富和发展了高职院校课程评估理论,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及常规管理提供合理适用的实施工具,完善了已有的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为高职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实证性参考和依据,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并赋予了不同的权重,因此就降低了由于评价主体的个人原因所导致的计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可以方便、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出既具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共性、又体现基础类学科特色的全面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它既充分利用了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又体现出了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思路等。本文所研究的评价方法也可用于决策经济和工程生活其他领域的相关问题,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