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汽轮机智能车间机器人调度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w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指导下,我国制造业正在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制造业水平逐渐从“大国”向“强国”转变。2019年3月,全国两会上“智能+”成为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词,智能车间作为智能制造底层单元,推进智能车间的建设是实现智能制造关键一步。汽轮机的制造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高低,船用汽轮机在推进舰船升级,提高国家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船用汽轮机智能车间的建设,汽轮机加工单元的升级需求日益突显,通过机器人制造单元来实现汽轮机加工车间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转型。本文以某船用汽轮机制造单元为研究对象,对船用汽轮机智能车间制造单元机器人的调度问题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针对国内外的制造单元机器人调度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了总体的研究框架;分析了船用汽轮机制造单元的加工特点,建立了船用汽轮机制造单元单轨约束条件下机器人调度模型,通过对机器人调度方法的对比分析,确定了机器人静态调度和动态调度的方法。其次,针对单轨约束机器人调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人混合搬运工序(搬运、上料和下料)的机器人调度策略进行静态调度,根据此调度策略设计染色体的编码与解码方式,采用基于启发式调整的改进遗传算法对调度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单轨多机器人存在轨道占用问题,建立了机器人运动模型,给出了机器人运动冲突判断方法,并根据冲突类型建立机器人的冲突消解策略,规划了两机器人运动位置。再次,基于机器人静态调度,探索了机床故障、机器人故障、临时插入、加工时间变化和周期性重调度五种典型的车间动态干扰事件,采用基于事件和周期混合驱动的调度策略以及滚动窗口的调度方法对机器人进行动态调度;根据汽轮机制造车间典型的加工工件为例对算法进行验证,应用DELMIA软件对机器人调度结果进行仿真验证,验证了算法调度结果的正确性。最后,采用Visual Studio 2012、MATLAB、Microsoft SQL Sever 2012等开发工具,设计并开发了船用汽轮机制造车间机器人调度系统,并以某汽轮机制造车间典型的加工工件为例进行验证。通过对汽轮机制造车间机器人调度的研究,为汽轮机实施智能示范车间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汽轮机制造车间智能制造的升级转型。
其他文献
顺应近代电磁学的发展,近年来针对卫星、雷达、基站等电子装备的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且电子装备整体发展趋向于高频率、高密度、高可靠性要求而微波组件是电阻装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微波组件的指标性能直接决定着电子装备整机的功能指标,如工作频带、输出功率等。然而微波组件中存在大量的互联点,其中引线搭焊互联点的应用尤其广泛,互联点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性能指标好坏直接决定微波组件的性能,间接影响电子装备的性能。目
轮腿式机器人将腿式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结合,同时兼备轮式机器人的优势和腿式机器人灵活的仿人或仿生特性,在服务、交通和军事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越来越成为机器人系统与技术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以一类电液混合驱动的两轮自平衡式轮腿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为核心,分别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轮腿机器人的系统建模。建立各个关节角度与关节位置坐标之间的运动学模型,根据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和样机的关节机构,建立液压
这篇文章我们运用了量身定制的有限点法(Tailored Finite Point Method)分别在直角网格和三角形网格上求解修正的Helmholtz的奇异摄动问题。在直角网格上我们给出了 TFPM与有
体操机器人是一种自身驱动数目小于自由度数的典型欠驱动系统。这种系统具有复杂强耦合的内部特性,由此导致难以进行反馈线性化的非完整约束,该系统是验证非线性控制方法的理想模型。欠驱动系统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空间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四旋翼飞行器等等。本文主要研究了体操机器人的倒立平衡和换杠飞跃两种动作。倒立平衡是体操机器人摆起到竖直向上不稳定平衡点并保持平衡;换杠飞跃是机器人在两根平行单杠之间飞跃的
社区是反映基层治理能力的微观格局,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枢纽,基层治理的好坏直接体现着政府工作的落实情况。随着社会组织的规模化和规范化以及市场的繁荣发展,多种社会力量也成为社区基层的重要参与者。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之间带着相同的目标进行相互合作与协调,最终实现有效的基层治理。本文研究的X工业区的“废弃轮胎花园”项目正是在通过一种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实现了政-企-社-民的有效自治。S
彩陶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也是人类艺术发展最早的传统元素之一,对彩陶的研究可以让我们生动形象的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同时,通过对彩陶的挖掘和研究也可以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视觉审美资源。本文主要以自己在艺术创作中对传统艺术视觉图式的当代性研究与表达,通过古代彩陶器型、器纹、陶质、色彩等元素的研究,试图以中国传统水印木刻为表现形式的语言,探索出一条具有当代视觉审美性的艺术表达方向。这个选题亦是我三年
在西方绘画史中,不少作品都在二维平面的画布上探索空间的无限可能性的表现,而在这作品里不乏有“窗”这个元素的出现,足以见得“窗”对于“空间”的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笔者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经常有意无意的关注到窗的表现,在生活中随手拍摄关于窗的素材也数不胜数。在情感上,窗口对于笔者来说是一个情感的宣泄口,这个时候,窗就是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连通。作为一名绘画者,将窗对于生活、情感的介入仅仅停留在感受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道路资源日益紧张,不同交通主体之间的通行权冲突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行人与机动车之间,而这背后凸显的是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博弈。如何处理行人与机动车之间道路通行权矛盾,让资源合理利用,同时也能加快道路交通安全效率,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机动车与行人在斑马线上的冲突,“礼让行人”规范的确立与实施已然是我国很多的地方政府共同的选择。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
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深度变革,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时期,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将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创新能力逐步成为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示范区在协同创新能力方面相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其他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仍有一定差距。如何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打破相关创新主体间的界限壁垒,消除京津冀三地创新能力之
随着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能力也面临着更严格的要求。工业机器人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的研究兴趣。如何使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在最短的时间内沿着预定的笛卡尔空间路径运动,同时满足运动学约束与动力学约束,仍然是一个困难而重要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工业机器人的轨迹优化算法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约束条件与目标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