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成员国的金融安全和金融利益。本文通过考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演变过程、制度设计以及在制度框架下进行的金融活动,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说,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运营和维系的过程体现了权力的决定作用。二战后美国霸权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以美国霸权为依托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运行相对稳定,较好地维持了国际金融秩序。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过成员国的磋商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终完成了内部制度和角色职能的转变,在国际金融领域继续发挥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国际组织,包含了一整套的制度。决策机制、汇率制度、贷款机制和货币制度,共同构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制度框架。这些制度一方面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也使这些国家陷入制度的漩涡之中,暴露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切实体现这些国家的金融利益。
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之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金融业务和金融活动,这些业务和活动既为维护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安全做出了贡献,又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主权、增加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风险、加深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在金融领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对这些国家的金融安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成员。历经波折,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最终步入良性合作的轨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金融安全同样具有两面性,中国在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影响其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