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丽丝·莱莘《野草在歌唱》中的黑色压抑与抗争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莘的处女作。这部小说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殖民主义下的非洲为背景,描述了一位白人女性玛丽被其黑奴摩西杀害的故事。小说描绘了在种族隔离背景下非洲殖民地的真实生活。《野草在歌唱》融合了莱莘后来大部分作品中探讨的主题和元素,这本出版于50年代的小说涉及到了现代与后现代理论中众多重要的主题与思想。本篇论文旨在从种族,阶级,心理等角度来探讨小说中隐藏的主题--压抑和抗争。本论文主要分三个章节来探讨这本小说是如何呈现在种族、阶级与心理方面的黑色压抑与抗争。而黑色在文中具有多重意义,它不仅指代了那些可以看得见的黑色,也暗含了那些看不见的。第一章运用后殖民理论来探讨殖民地黑人与白人的冲突,以小说中的例子来解释黑人如何遭受白人的歧视与不平等对待,用小说中的示例来阐述黑人遭受白人的种族歧视与不平等对待后产生的种种压抑以及他们的抗争。第二章从阶级的角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抨击白人对南非黑人劳工及其土地的剥削;正文最后一章主要是引用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对玛丽心理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她的性压抑及其潜在的欲望。结论分析了殖民主义的分崩瓦解。当黑人被殖民者的抗争意识被唤醒,冲破禁锢这片土地的压抑,白人的殖民主义梦想终将破灭。同时作者在最后指出,莱莘在《野草在歌唱》中所要表达的远非只有压抑和抗争。她对于种族主义的必然灭亡给予了暗示。在非洲这片饱受煎熬土地上,种族主义在各种虚伪的幌子之下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黑人会起来反抗,拿回他们作为人的人权和国家的权益。从这一点上说,多丽丝·莱莘有着超前的洞察能力,白人的暴政统治就像玛丽的悲剧一样是不可避免的。
其他文献
作为一部蕴含生态意识的文本,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奇的小说《痕迹》按时间顺序描绘了生活在北达科他州的齐佩瓦族印第安人在白人到来之后的生活。本文运用生
从西方的历史和文化来看,海洋被视为生命的摇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作品中的海洋总是可以影射出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深刻内涵。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麦尔维尔的作品《白鲸》作
乔治·艾略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隐于男人笔名后的博学多产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女作家,她的小说以深邃的哲理内容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而著称。发表于1860
法国作为欧洲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在欧洲经济活动中拥有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技术、劳务、资
以往的隐显翻译研究总是局限于语码的表层转换上,随着认知语言学在翻译中广泛而有效的应用,隐译和显译的认知本质在得到逐步挖掘,并取得有效成果。但目前隐译和显译的认知研
多丽丝·莱辛是著名的女性作家,一生创作了多部优秀的作品,其作品包含了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野草在歌唱》就是其中一部著名的小说。小说以女主人公玛丽的婚姻悲剧著称,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