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菱形12面体方法对IRAS/PSCZ星表的处理及结论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fly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刻画星系空间分布的几何拓扑结构的方法—菱形12面体方法(T.Kiang2003),并应用于IARS/PSCZ星表中,发现对于一个由光度和距离限制的样本而言,星系分布的空间结构和光度存在紧密的关联。全文共分4章。   为了给出一些研究的基本背景,第一章介绍了宇宙大尺度结构理论的形成。主要是从标准宇宙学模型,结构形成的动力学模型这二个方面来讨论的。从第一章,可以了解到宇宙大尺度结构是如何在原初微扰的基础上通过引力不稳定作用逐步演化的。   在第一章的基础上,第二章介绍了几个比较著名的红移巡天,并给出了星系分布的一些观测事实,包括“长城”,空洞等,也介绍了一些由于观测的原因造成的不确定性,如红移畸变等。   第三章介绍了一些探测星系分布几何拓扑结构的方法,本章由genus,MFs,MST,FOF,voidfinder五部分组成。   第四章介绍了我的主要工作,我的工作主要是建立在TKiang(2003)提出的菱形12面体方法基础上。该方法比通常的方法更能细致的刻画星系分布的拓扑结构,我对方法作了改进并将其应用于IRAS/PSCZ巡天星表中,结果表明,在小的尺度上,实区和空区的片状结构都明显多于线状结构,同时实区比空区更容易成片状结构,随着样本变得越来越深,实区的这种结构差异越来越小,当体积限样本达到200Mpc深度时,差异消失;空区也有这种趋势,但是即使在最大的深度时,片状结构仍然要轻微多于线状结构。为了判别这些变化是由空间的深度还是由样本中星系的亮度差异引起的,我们特别研究了两个不同深度样本的重叠区域,发现是星系的光度而不是样本的深度与宇宙的空间结构有关联。
其他文献
通常为了说明一个理论的演化方式,人们一般是先找到系统的一些临界点,然后研究这些临界点附近的微扰情况,进而判断这样的系统是否是稳定的。当这些动力学变量的初始值在相应的临
Cerenkov线状辐射机制是近二十年来新认识到的一种新型谱线发射机制。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以及谱线的性质都与传统的自发跃迁谱线发射机制迥异,从而可以用来解释很多传统机制无法
该文介绍了类星体巡天中的SED分类方法和光纤光谱的处理技术,全文共分4章:在第一章中我们介绍了类星体巡天的意义和其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问题—选择效率和完备性的矛盾.我们
前不久,攀钢物资处党委组织部就本处党员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问题上进行了专题调查。整个过程采取座谈、个别了解、问卷
学位
在空间和实验室等离子体中,等离子体粒子速度空间各向异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相空间不均匀性易诱发等离子体不稳定性。Weibel不稳定性就是由于电子温度或者动量各向异性
众所周知,天体物理吸积盘是具有反常黏性的流体盘,盘内物质的黏性至少比通常物质高8个数量级.这种反常黏滞问题长期困惑天体物理学家,但最近被李晓卿等人解决了(Li X.Q.et al
宇宙中,物质通过引力聚集成团.对这种大量自由度的引力系统需要进行统计性的研究,其中重要的方法是利用统计相关函数.该文主要讨论星系成团的两点相关函数.我们首先对星系和
本文以广义相对论为基本框架,使用微分方程及其定性理论,研究了宇宙演化中的两个问题,包括暗能量和宇宙极早期的暴涨. 本文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标准宇宙学、热大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