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蒸气发生技术用于含砷废水处理与活性炭再生

来源 :安徽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y1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的排放量已经明显减少,但仍然处于较高排放的水平,且低浓度重金属废水总量庞大。以炭质材料为代表的的吸附技术因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含砷废水处理。但吸附后的吸附剂如果不及时处理,极易造成新的污染。文中围绕含砷废水的危害、来源以及常用除砷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炭质材料的再生技术进行了阐述,继而开展了含砷废水、活性炭和铁改性活性炭的电化学气态脱附与再生工作,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采用电化学蒸气发生技术对含砷废水进行处理,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考察。数据表明,液相中的砷可以被电化学还原至其气态氢化物(AsH3),而电流密度、电极材料、还原时间、废液酸碱度、流速等对其气态转化影响显著。当以石墨为工作电极,硫酸-硫酸钠(pH0.5)为支持电介质,泵速为1.5 mL min-1在0.2 A cm-2电流密度下反应120 min时,液相中As(Ⅲ)的气态转化率分别为85.91%(0.3 mg L-1)、75.53%(0.4 mg L-1)、65.87%(0.5 mg L-1)、50.08%(0.6mg L-1)和38.49%(0.7 mg L-1);液相和固相(电极)残留量分别为027.83%和15.0733.68%;显示电化学蒸气发生技术能够高效处理低浓度含砷废水至气相。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市售活性炭吸附含砷废水后的电化学气态脱附再生可行性,并从电解装置、操作参数、活性炭物化性质等角度系统测试了砷的脱附率、气态转化率、活性炭再生吸附性能的变化。研究发现对于粒径为10-20 A0活性炭,在0.5 mol L-1 H2SO4介质、0.3 A cm-2电流密度、328 K温度和1.5 mL min-1下反应70 min基本达到脱附平衡,最终液(电介质)和气(AsH3)两相含量分别为7.27%和88.71%;脱附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SBET)、孔径大小与脱附电流有关,其中在电化学加热条件下脱附后的活性炭表面小孔隙结构增加,致使二次砷吸附容量上升;而化学加热情况下小孔隙结构减少,中孔增加,再生性能变差;此外Bohem滴定实验证实,内酯基、酚羟基含量随着电流密度上升而增多,表明酸性官能团不利于砷的吸附。最后,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SO4改性活性炭,并将其用于As(III)的吸附及电化学脱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As(Ⅲ)后的0.5 mol L-1FeSO4改性活性炭,在3mol L-1H2SO4介质于0.3 A cm-2电流密度下反应120 min脱附率可达91.81%,固液气三相含量分别为14.83%、11.66%和72.15%。SEM、EDS等表征显示,沉积于活性炭表面铁颗粒促使对As(Ⅲ)吸附容量增加;和化学脱附相比,电化学气态脱附后表面孔隙结构保持良好,再生循环3次均能获得良好的吸附性能;以上实验证实电化学蒸气发生技术在砷资源回收及炭质吸附剂再生领域有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木质纤维素(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是大型海藻生物质能源转化工艺中的重要原料质量控制指标之一,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存在测定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均较高的不足,且难以实现多批次原料的快速检测,因此急需建立一种具有分析快速、操作便捷、结果精确和成本低廉等优点的海藻生物质木质纤维素含量检测技术。本文以浙江沿海常见的大型海藻——铜藻为检测对象,首先采集80组铜藻样本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
随着“新智能时代”的到来,自动驾驶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步取代人工驾驶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在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自动驾驶极容易导致肇事事故等诸多社会危害性事件发生。目前的刑法规范如何规制这些新兴问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对L3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肇事行为进行刑法规制是当务之急。导致重大交通肇事事故的自动驾驶肇事行为主要涉及过失犯罪,文章按照过失犯罪理论分析,自动驾驶肇事犯罪的本质就是违反了
近年来,恐怖组织利用互联网大肆宣扬极端主义的图书和音视频资料,进行思想渗透,制造社会恐慌,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为更有针对性地制裁日益猖獗的宣扬极端主义行为,《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宣扬极端主义罪。由于我国新设立本罪不久,关于本罪的法律适用存在许多争议。这些争议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本罪的犯罪构成问题,表现为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存在争议;另一方面是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问题,表现
能源一直以来都被称为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被认为是不可缺少的动力。然而,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能源大量消耗的同时,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不变,得到了全世界人类的重视。因此开发一种环境友好型清洁能源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热电材料是一种绿色的能源材料,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直接相互转化,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全球能源
【目的】:通过CT平描及三维重建,设计患者下颌模型,拟出所需截骨位置及厚度。测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面部软组织变化与其面部轮廓形态改变。【研究方法】采集160例下颌角肥大患
管节点一直是导管架基础结构中最容易遭受疲劳损害的位置,导管架基础结构中很多事故均是由于管节点的疲劳破坏而产生,因此对于管节点的疲劳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一实际的海上升压站工程项目导管架基础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结构静力分析和节点疲劳分析,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根据有关结构参数建立了海上升压站导管架基础结构有限元模型,以波流耦合荷载为主要荷载,通过搜索波浪相位角获取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要求要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进程,尤其是要加强对采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北京市门头沟区是北京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区和矿区生态恢复重点工程建设点,同时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其地质灾害问题具有成因复杂、分布零散、影响巨大、监测治理困难等特点。从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角度出发,在该区开展隐伏地质灾害进行摸底调查,进而进行废弃工矿复垦整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门头沟区王平镇为具体研究对象
从车载充电到应急电源,都离不开移动电源管理和逆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48V锂电池管理系统和单相双向逆变电路,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电源管理系统,主要改进了低压锂电池管理系统的均衡电路和电压采样电路的拓扑,优化了单相双向开关电源的参数设计和控制方式,并完成了仿真和测试。本论文提出的移动电源管理系统的电路简洁且高效,控制策略简便,同时具有较高的拓展性。本文的主要设计内容分为三部分:锂电池管理系统、双向交直流
光伏系统因受太阳辐照度,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影响,导致其输出功率具有明显的间断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当光伏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并网时,将对大电网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因此,精准地预测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对电网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光伏发电功率短期预测问题,先简要介绍了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和光伏发电系统,随后分析了光伏发电功率输出与各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和光伏出力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传统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功
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成为驱动便携式设备、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电网等领域发展的关键一环。开发用于锂离子电池等先进储能装置的电极材料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过渡金属磷化物因其低成本、高理论比容量的特点,成为先进电极材料的理想选择之一,但由于过渡金属磷化物充放电反应的特点,导致比容量下降和循环寿命的快速衰退。而纳米材料由于具有锂离子和电子输运速率高、电荷扩散路径短、比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