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新时代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人才的生力军,而高校辅导员做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可以说辅导员担负的责任重大。依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明确要求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和专业建设,为辅导员的培养、准入和考核等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2017年9月,教育部重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其考核办法的制定要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具体要求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与发展。但是,辅导员的绩效考核由于其角色定位不明确、工作的多样性、考核指标的复杂性等特点,导致了高校辅导员考核方法单一、指标设计偏离职业能力标准、指标设置不科学、考核实施随意性大、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在职业化专业化背景下,优化和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选题研究中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理论,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充分结合《标准》和《规定》,以规范性文件为标杆,立足职业化的发展要求,运用目标管理法、360度考核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德尔菲法等绩效方法,就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与绩效考核的内在逻辑、G职业学院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立足职业化发展和专业化建设要求,以职业标准为基础修订《辅导员岗位职责说明书》,编制具有职业导向性的岗位职责,注重辅导员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考核;以分类考核的方法,根据辅导员专业分工的不同,设立专职工作考核指标,初步构建“共性工作+专职工作”的辅导员专业化工作模式。并从职业化专业化角度,确立专业化的考核主体、健全各级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规范化的考核程序和完善制度化的奖励激励措施等策略对现行的绩效考核进行整体优化,尝试构建与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建设要求相适应的G职业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本研究有助于G职业学院进一步完善其考核体系,提升其学生工作的管理水平。同时,提出参考意见,有助于同类院校进一步做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考核,有助于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的标准建设和规范管理的提升,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作出薄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