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于新旧两种产程标准管理方法下,阴道分娩率、中转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指征、人工干预方式、母婴结局及预后等方面的对比,进一步探讨新产程标准是否适合我国分娩人群。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04月至2014年04月以及2018年04月至2019年04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经阴道试产的产妇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排除早产、多胎、胎儿畸形、死胎及孕期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的产妇,共72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04月至2014年04月经阴道试产的364例产妇归为对照组,2018年04月至2019年04月经阴道试产的35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的产程观察及处理采用Friedman产程标准来进行,观察组产妇的产程观察及处理则依照《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来开展。统计学方法:此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V25.0软件包(IBM,Armonk,NY)进行处理。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数据用?x±s来表示;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来表示。计数资料的变量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当期望频数<5;总例数<40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数据用例数和百分数来表示。若P<0.05,则表明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中,产妇年龄、孕周、孕次、产次、BMI及新生儿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2、新/旧产程标准下分娩方式的对比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而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3、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人工干预方式的对比观察组中行人工破膜及静点缩宫素进行产程干预的比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膜外阻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4、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产程时限的对比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5、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下母婴结局的对比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会阴III/IV度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巨大儿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6、新/旧产程标准管理中表现出的中转剖宫产指征对比状况观察组因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胎方位异常、胎盘早剥而中转剖宫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因社会因素、脐带脱垂而中转剖宫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因产程异常而中转剖宫产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运用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产妇阴道试产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增加,促进了自然分娩。2、运用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减少了非必要的人工干预,且积极开展分娩镇痛,减少产妇产程中的痛苦,体现医学人文关怀。3、运用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并未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反而减少了会阴侧切率,有利于产妇的预后。4、新产程标准符合我国分娩人群特点,应全面推广。